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擁有相關企業7618家,重慶排在第七位

新潮商評論 2024-05-22 19:06:06

2024年5月消息:上奇研究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50強城市”榜單,爲了解全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集聚度提供參考。截至去年底,全國在冊新能源汽車企業達到123,535家,同比增長16.8%,較2019年增長近七成。

【注:新能源汽車企業涵蓋從原材料加工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到新能源汽車相關設施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服務(充電及後市場服務)等五大環節】

50強城市合計擁有8.8萬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其中20座城市企業數量超過1500家。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江蘇各有7城上榜,緊隨其後的是山東和浙江,各有6城入圍;福建占據3席,海南、河北、遼甯各占2席。

排在榜單16-20位的依次是青島、合肥、無錫、佛山、鄭州。合肥將新能源汽車産業列爲“首位産業”,圍繞打造國際一流新能源汽車之都,加強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全鏈條布局,重點打造“下塘”“新橋”“新港”三大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

蔚來汽車將中國總部和兩座智能化工廠設在合肥,大衆則在當地組建了包括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大衆安徽(VWA)工廠以及大衆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VWAC)在內的高效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集群。

此外,江淮、安凱、長安、比亞迪等整車廠,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業也落戶于此。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産量74.6萬輛,同比增長1.43倍,占全國總量超8%,躍居全國城市前五。今年一季度産量16.32萬輛,同比增長28.8%。

排名11-15位的分別是長沙、武漢、南京、甯波、溫州。擁有比亞迪、廣汽埃安、上汽大衆、北汽福田、三一重卡等整車生産企業,博世、索恩格、住友橡膠、大陸集團、中信戴卡等零部件企業的長沙,正在加速推進“1+N”汽車零部件産業格局:

“1”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主承載園區,以長沙經開區及長沙縣(含自貿臨空區)爲主,圍繞整車企業引進培育配套供應商。“N”是指一衆各具特色的汽車零部件産業園,比如湘江新區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集聚;浏陽經開區側重推動傳統燃油車零部件生産企業轉型升級;望城經開區重點引進培育智能座艙、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汽車電子相關産業;甯鄉高新區聚焦先進的汽車動力電池配套産業體系……未來,長沙汽車産業本地配套率將提高到50%甚至60%。

圖源:人民網

蘇州、重慶、杭州、天津、海口分列6-10位。作爲全國第二大汽車生産城,近年來重慶“換擋提速”,提出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銷超過200萬輛。

目前,當地已集聚了長安汽車、賽力斯等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以及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業。今年一季度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16.51萬輛,同比增長106.4%。位列全國第四,僅次于廣東、上海和陝西。

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TOP5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分別擁有7618家、7140家、6697家、4650家、3384家。擁有比亞迪、欣旺達、德方納米、貝特瑞等龍頭企業的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最完善的城市,基本形成從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到動力電池成品制造,從電機、電控、電動總成、配套充電設施到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集研發、生産及銷售爲一體的完整産業鏈條。

去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大漲104.2%至178.6萬輛,超過上海(128萬輛)、西安(98萬輛),首次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第一城。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車已超100萬輛,新車電動化滲透率逾六成。

0 阅读:114

新潮商評論

簡介:追蹤科技、制造業、大消費領域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