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窟鼻祖,曾在四大石窟之首,後來意外退榜,可懂的人都會去

蟲洞看文化 2024-05-03 07:46:05

在各種石窟史的研究、石窟史的書中,被最先提到的石窟,不是敦煌莫高窟,而是它。

它是中國石窟鼻祖,曾是“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是佛教傳入中國後首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

它是中國最早的石窟群,意外退出四大石窟,卻仍吸引無數人。

看了它,很多人大呼:“敦煌莫高窟的模板,原來在這!”

它就是位于新疆庫車的———克孜爾石窟。

位置偏遠,退出“四大石窟”榜上,可懂的人都懂,喜歡的人都會去!

1.開鑿

從庫車到拜城,一路延綿山脈與茫茫戈壁,突然有一片小綠洲,背靠群山。綿延3000裏的懸崖峭壁,走近看,上面有大大小小的石窟,是個石窟群。

庫車一帶紅色的山很多,而在維語中,克孜爾就是“紅色”的意思。

這片石窟名爲克孜爾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被稱爲中國石窟的鼻祖。

從公元3世紀開始,匠人們在這片懸崖峭壁上開鑿石窟,陸陸續續建了幾百年。

到8世紀末、9世紀初,新疆今天的信仰傳入,取代佛教,克孜爾石窟才最終衰落。

500多年裏,克孜爾石窟開鑿、興盛、衰落,像人一樣。

它曾是中國“四大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列。

它躺在戈壁綠洲,看世間滄桑變化。1000多年前,這裏究竟有著怎樣的輝煌?

時間要回到3世紀,當時的庫車與拜城,是絲綢之路要鎮,屬于龜茲(qiu ci)國,一個常出現在詩歌、小說裏的古老王國。

2.輝煌

《西遊記》裏,唐僧路經的“女兒國”,原型就是龜茲國。

唐僧西天取經,走到龜茲古國,寫下“管弦伎樂”的字。

龜茲古國盛産歌舞,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看得癡迷。

不只有歌舞,在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的龜茲古國,文化交融後,這裏成了最先被佛光照亮的地方。

隨著佛教傳入,東漢末年到唐朝的幾百年裏,絲綢之路上開鑿了很多石窟群,龜茲古國聚集了衆多石窟。

其中,克孜爾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它的開鑿時間比敦煌莫高窟早了一百多年。

克孜爾石窟一直被譽爲中國石窟的鼻祖,地位無可撼動。

1961年,在“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克孜爾石窟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可後來卻傷感退榜,遺憾,無奈。

要說原因,時間要退回100年前,克孜爾石窟從此留下了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

3.劫難

上千年裏,克孜爾石窟從第一顆最耀眼的星,變得暗淡,不再被重視。從8世紀末前它達到輝煌時刻起,小災小難、大災大難,讓它命運多舛。

10世紀以後,當地人們信仰的改變,佛教被取代,讓這裏很多石窟寺被廢棄了。

到了冬天,當地牧羊人的人路過,會把洞窟當成取暖地。他們撿來柴火,點火取暖,這讓有些洞窟中的壁畫,被煙火熏黑了。

14世紀,新宗教的推行,石窟遭到大規模破壞。很多壁畫上人物的眼睛被塗掉,也是當時的行爲。

而更大一場劫難還在後面。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地將手伸向中國。外國探險隊,在遠離中原的新疆,開始了他們肆無忌憚的強盜行爲。

日本、德國、俄羅斯幾個國家的探險隊,先後進入克孜爾石窟“考察”。

戈壁懸崖上建起的石窟,讓他們又驚又喜,石窟裏的壁畫簡直太驚豔了!

國外探險隊員毫無顧忌地開始了野蠻掠奪。所有帶壁畫的洞窟裏,凡是能夠看得到、爬得上的,全沒有逃過劫難。

克孜爾石窟有壁畫的洞窟有80多個,壁畫被揭取、破壞的就有60多個石窟,接近500平方米。

地處偏遠,壁畫揭取嚴重,這讓克孜爾石窟成了中國石窟裏破壞最嚴重的。

4.現狀

被西方探險隊揭走的壁畫,帶走的塑像,如今較爲集中的主要在幾處: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作品極多,且精彩,克孜爾石窟第8窟主室右側壁被揭取的壁畫,就藏在那裏)。

俄羅斯普希金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國立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叫東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除了一部分壁畫與塑像毀于二戰炮火,流落海外的克孜爾石窟文物,分布在德國、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匈牙利、韓國和日本,共8個國家,20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

憑著極早的年代,精湛的藝術,所有流落在外面的文物,幾乎都是每個館的鎮館之寶。

有統計,散落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總數在465幅左右。

今天的克孜爾石窟,共有251個洞窟(也有說法,登記編號的有300多個),有壁畫的81個窟,壁畫遭到嚴重破壞的59個窟,如今開放的窟僅有個位數。

可就算遍體鱗傷,2014年,又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可見價值得有多大。

去克孜爾石窟,到底該怎麽看,有哪些精彩?

5.值得一看處

克孜爾石窟最精彩的,是僅存的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

1)看佛像畫。有佛教故事、因緣故事,還有大量世俗生活的壁畫。懂佛的人,可以看佛的故事;不懂佛的人,可以透過立體的壁畫,了解1000多年前,神秘龜茲古國的文化生活。

反映佛本生的故事畫數量上超過敦煌、龍門、雲崗三處石窟的總和。

2)看人物形象。克孜爾壁畫人物的容貌,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很不一樣 :

圓圓的頭,粗粗的頸,五官在面部占的比例小且集中,腮部胖大,前額大而圓。

這不是中原人的形象,也不是西方人的樣子,而是龜茲人的形象。

印度石窟文化傳入中國,帶來了古印度、波斯的藝術風格,也融入了龜茲人的形象。

人物形象極爲傳神,繪畫手法帶有中原繪畫藝術特征,但最終形成了龜茲藝術風格。

3)看幾何紋菱格元素。克孜爾石窟壁畫,可以看到大量幾何紋菱格,一個菱紋格裏,就畫著一個故事。

菱形幾何圖形,是西方繪畫裏的常用元素。也是克孜爾石窟的一大特色。

可以看到這座中國第一座石窟,濃郁的外來文化印記。

4)看受中原的影響。

克孜爾石窟作爲中國第一座石窟,影響了後來再建的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可也受中文化的影響。

洞窟壁畫中有農耕場景,比如175號窟。

有兩人手揮農具刨地;有燒陶罐、陶器的場景;還有裝載貨物的驢、駱駝等。

漢書中記載,中原地區的先進犁耕方式,被屯田士兵帶入龜茲。

壁畫中的圖像,是文字記載的最好驗證。

總結

今天,傷痕累累的克孜爾石窟,背靠戈壁,面向綠洲,在日月鬥轉間,守著歲月。再也不會有人將它們破壞,帶走。

面對克孜爾石窟,看著壁畫殘存的斑駁,讓人感覺心在滴血。

就像克孜爾石窟守護者趙莉,爲了研究大量收藏在德國的壁畫,專門學德語,申請去德國考察研究時,夜以繼日地拍攝照片,做檔案記錄。

工作人員多次制止她將佛像搬出拍照,可她卻激動地說:

“這是我的家人,他們100年前走丟了,我能不把家底摸清楚嘛!”

可哪怕很多壁畫脫落,很多流落國外,給我們剩的不多,且都是選剩下或帶不走的,可它還是吸引無數人。

石窟壁畫殘存,但石窟頂部哪些幸免遇難的壁畫,讓人看後,除了贊歎,還是贊歎。

喜歡石窟的朋友,推薦一定去看看,相信一定會不虛此行!

史料來源:

《中國石窟簡史》

《對話|流失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家底”被摸清了》

​​​

0 阅读:14

蟲洞看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