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達的今天,傾斜可見的應縣木塔,卻爲何修複不了

蟲洞看文化 2024-04-29 08:44:37

相信看到應縣木塔的人,都會被它的氣勢震撼,可隨後,又覺得特別遺憾。

講解說:“木塔傾斜厲害,以後可能就不開放了!現在是看一眼少一眼。”

的確,傾斜了15度的應縣木塔,傾斜感肉眼可見,非常明顯。

這讓人驚訝:

“現在科技這麽發達,爲什麽就不能修複?問題在哪?難度在哪?”

1.木塔現狀

1056年,木塔建成。135年後,又做了增修。67.31米高,相當于今天20層樓高的應縣木塔,從此屹立。

軍事防禦的功能,讓它成爲當時方圓百裏最高的建築物。

近千年裏,應縣木塔躲過戰爭,躲過了大震,保留到今天,實在不容易。

今天的木塔,雄壯依舊,可從第二層就開始歪,如今整個塔已經傾斜了15度,可以說非常厲害。

站在木塔下,相信每個人都會擔心:“這麽好的木塔,怎麽建成的?傾斜這麽嚴重,會不會哪天就塌了?”

2.木塔結構

古代木建築,因爲木材本身的限制(軟性材料),蓋超高層建築,幾乎是天方夜譚。

應縣木塔怎麽做到的?

那可以說是當時古代建築技術的天花板。爲了實現高層,保證牢固性與穩定性,古代定制了整個木塔結構。

一是木塔用的是外部五層、內部九層的結構。內部九層的結構裏,藏了大量玄機。

二是每層都有八邊形的中空結構層,整個木塔形成了內外兩個筒的結構。

三是木塔內部做了很多加固件,用霸王撐等支撐結構,也有將梁、坊、柱結合成一個整體。

整塔定制結構,讓木塔的鬥拱樣式極多。總共有54種鬥拱,每個鬥拱都有各自的組合形式。

應縣木塔被稱爲“鬥拱博物館”。它樣式的多,結構的複雜,都成了古建築天花板。

3.修複難點

有講解說: “管理部門已經在不遠處照樣建個新塔,建成後,原址就關了。”

這是爲了保護木塔,也是無法修複木塔的無奈之舉。

爲何木塔只能用禁止登塔,還有在原塔旁,用混凝土複制個新塔的應對方式?

爲何當下先進技術湧出,可就解決不了木塔的傾斜問題?

修複難點,與古建築維修方式關系很大。

木建築修繕,一直用的是“落架大修”。意思是將建築零部件全部拆開,換下已經損壞、腐爛的部件,更換上新的,再重新拼接安裝上。

這種方式延續了千年,可結構如此複雜,零部件如此多的應縣木塔,一旦全部拆了,能再裝上嗎?

20多年前,國家多次組織專家“會診”,建議不能“落架大修”。因爲沒有詳細圖紙,一旦拆了,就怕裝不上。

當年梁思成林徽因測繪的應縣木塔,不過只是冰山一角。

建造與曆代修複時,沒有留下圖紙,手藝傳承都是“師徒制”,口傳心授,全靠領悟,不用圖紙。可這很容易傳著傳著,就傳丟了。

有人說,高手在民間,應該從民間找!

這很有道理,民間有很多老木匠,手藝很好,一個歪了的木構老房子,他找准地方,釘幾個釘子,房子就不會塌了。

可67米的木塔,複雜程度遠超過普通房子。

古代很多傳統手工藝,都是傳著傳著,就失傳了。有好手藝的木匠,想傳給自己兒子,或找個好徒弟,都是個難事。

就像有的老木匠說的:“不是那塊料,就別幹那事了。”

20多年前,日本曾主動提出,想幫著修繕。日本京都、奈良的唐代建築,曆代修複,都保存下了圖紙。一旦有修複圖紙,這事的把握程度,就高多了。可中國因爲各種原因,拒絕了。

4.木塔的未來路

有人說,現在技術發達,還能修複不了?3D掃描技術都出來了,主要是不想做,成本太高,投入太高,沒錢。

有人說,誰敢拍這個板?萬一拆了,裝不上,那不成了曆史罪人。應縣木塔影響名聲這麽大,影響這麽大,要是修壞了,誰敢擔這個責任?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不敢拆、成本過高,心裏沒有十足把握,這讓近些年,木塔整體修複的可能性也不大。

5.古建築到底對今天有什麽價值

爲什麽一定要保護好留下來的木建築,被曆史淘汰的中國木建築,對今天到底有什麽用?

中國榫卯木構建築,結構實在複雜,解決居住問題,需要花極大力氣。

一是它們是我國的文化遺産。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會保護、都要學習自己的文化遺産。

它們現在不適應現代社會,但曾經是適應的,藏著很多當時人解決人們居住問題的辦法。

二是它們可爲現代服務。因爲人沒有變,它們藏著各種方法、智慧,深入挖掘,才能知道。

三是它們中藏著中國人的審美。審美雖然也在變化,穿漢服、穿旗袍、穿現代服裝,可審美的形成,曆經千年。

只要中國人的性格,沒有顛覆性的變化,比如從溫婉含蓄,徹底變成熱情奔放,那審美品味,也不可能有顛覆性變化。它們是相通的。

從《詩經》就有的中國式審美,也同樣寫在了古建築裏。它們藏在古建築起翹的屋檐,磚紅色的色彩,建築長與寬的比例裏……

總結

如果喜歡中國古建築,推薦一定要去看看應縣木塔!

雖然它遺憾傾斜,可只有到現場,才可感受古建築的魅力。

就像梁思成說的:不到木塔,就想象不到中國古代建築,到底發展到了怎樣的程度!

​​​

0 阅读:1

蟲洞看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