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2023年財報公布:淨利潤扭虧爲盈,但總營收連續三年下跌|業績快報

36氪 2024-03-27 05:00:27

文 | 劉士武

編輯 | 楊林

3月26日,鬥魚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報告顯示,鬥魚全年總營收55.3億元,較2022年下降約22.2%;全年毛利潤6.8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爲1.54億元,實現扭虧爲盈。

除了占比超過80%的直播收入以外,鬥魚廣告及其他收入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全年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4.4%,提升至了2023年的13.2%。

內容生態建設方面,鬥魚不斷加碼,優選熱門電競賽事、簽約專業遊戲主播和戰隊等舉措,提升了用戶活躍度和觀賽體驗。

與此同時,鬥魚利用平台的遊戲屬性,承接了很多來自遊戲廠商的宣發需求。例如在傳統的遊戲道具、皮膚、周邊售賣領域,鬥魚聯合遊戲廠商、淘寶創新開啓“遊戲嗨購節”活動,由YYF、原神龍四爺、駱歆等8位頭部主播爲原神、英雄聯盟、CFM、DOTA2等遊戲産品帶貨,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1200萬,累計銷售額近千萬元。

扭虧爲盈的背後,是鬥魚不斷優化業務邏輯、拓展優質內容的結果,然而伴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合規風險和商業模式轉型壓力等挑戰,鬥魚曾經“直播一哥”的地位卻越來越難以維持。

在遊戲直播領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競爭對手紛紛開始加碼娛樂類直播,鬥魚的市場正在迅速被蠶食。

從整體營收層面來看,鬥魚的營收規模在2020年創下96.02億元新高之後,已經連續三年縮水;美股單股價格從2021年的20.54美元高點,跌至近期的0.78美元(2024年3月最低僅爲0.65美元)。

在營收不斷下滑的過程中,鬥魚賴以生存的“直播打賞”商業模式,在近幾年也遭遇了其他直播平台的挑戰。以抖音爲例,過去兩年已有大量遊戲主播開始基于流量變現,通過CPA和CPS的遊戲帶播方式賺錢,而禮物打賞現階段更像是新商業模式中的邊緣收入。

此外,鬥魚的內容和業務違規風險也影響著平台發展。2023年5月8日,針對鬥魚平台存在的色情、低俗等嚴重生態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湖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組,進駐鬥魚平台開展爲期1個月的集中整改督導 。

另一方面,2023年11月,鬥魚CEO陳少傑被曝因涉嫌開設賭場被捕,多名頭部主播因此停播或受罰,也從側面反映了現有商業模式難以滿足主播的變現需求,以及鬥魚核心管理層的混亂狀態。此前36氪報道,新上任的負責人任思敏爲公司 VP(M6-1),帶領PMO部門負責各業務線工作流程的最終審批和業務合規,輔助各業務線負責人推進開展工作,算是實際上的最高管理者。

但95後的任思敏並非公司老員工,過去幾年主要負責陳少傑的行政工作,對公司業務和管理並不熟悉。

更重要的是,在陳少傑被捕事件後,又有大批主播因此選擇更換平台(事件前已有部分大主播跳槽),讓鬥魚的核心競爭力大打折扣,給接下來的發展和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內憂外患並存的鬥魚來說,商業模式轉型可能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需要謹慎評估,雖然廣告及其他收入占比增長明顯,但也僅占整體營收的13.2%,還遠遠無法拯救公司連年下跌的頹勢。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