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教皇”與吉普賽女郎

鷹哥愛寫文 2024-05-21 11:19:03

​《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巴黎聖母院》和雨果

提到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來自于雨果的這本書。但實際上,在雨果成書之前,巴黎聖母院已經有較長的曆史了。

它和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被稱爲法國的“四大建築”,始建于1163年,由當時的羅馬教皇亞曆山大三世主持建造,前後經過近20年的修建,完成了基本功能,而後又經過了近100多年的完善,逐步建成爲人熟知的大教堂。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除了建築本體的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聖母院內還珍藏了大量藝術珍品,都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是法國巴黎的象征和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的聖地。

從巴黎聖母院建成,到雨果1831年寫成小說,其間幾百年的時間,有大量的詩歌、劇作和小說以它爲主題,但只有雨果所寫的《巴黎聖母院》脫穎而出,達到前無古人的高度。

作爲一個有名望地位的作家,雨果雖然以《巴黎聖母院》命名了小說,但是他對宗教始終帶著批判的態度,他從不參加彌撒,也明確拒絕葬禮上有任何教會人員參加,因此被許多人視爲“無神論”的代表。

而雨果寫作這本書的初衷,則是出于對哥特式建築的熱愛,以及一次偶然的發現。當年雨果在遊學之余,在聖母院的一處牆壁上,無意間發現了一串手刻的希臘字母,而這串希臘字母翻譯過來,即爲“命運”。于是,雨果心有所感,最終創作出了這部傳世經典。

在書中,雨果通過寥寥數人的命運,便勾勒出那個時代,也深刻指出了那些不變的事物,諸如人性的善良、愛情的光輝、赤裸裸的欲望,等等,除此之外,書中強烈的反差感,讓一百多年後的我們,讀起來依然能夠身臨其境,産生共鳴。

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的故事。

選舉狂人教皇

故事發生在1482年1月6日,巴黎人慶祝主顯節和狂人節的這一天。

按照傳統,人們將肆意地開啓惡作劇,任何打趣、嘲弄的行徑,在這一天都會被視爲善意的玩笑,作爲獻給主的逗趣和祝福。廣場上燃起了巨大的篝火,教堂裏裝點起高大富麗的聖樹,營造出陣陣節日的氣氛。

巴黎的市民們都迫不及待,一大早便離開家中,走上街頭開始狂歡,互相嬉戲。不過,大家最期待的,還是司法宮中的壓軸節目——一場策劃已久的聖迹劇,這是沉悶嚴肅的中世紀,一種難得的娛樂劇目。

然而,演出要等到中午十二點才開始,這是爲了照顧宮廷使臣的時間,他們體面的生活習慣,總讓他們在最後一刻才出場。但是這對于早就到場的觀衆而言實在是太晚了,而且司法宮中的人群每時每刻都在壯大,就像水位超過了堤壩,人們開始向著柱子、窗台、雕塑,一切建築物突出和隆起的部分延伸。

在這個開放的大廳中,大家仿佛關禁閉一般相互擠壓推搡著,沒來由地造成了一種窒息感。慢慢地,人群中流出一片埋怨和咒罵聲,把主教、官吏、皇室罵了個遍,這是觀衆最簡單直接的發泄方式。

可直到中午十二點整,舞台上依然不見半個人影,人們的焦躁轉而變成憤怒,一聲聲細碎的抱怨,逐漸彙聚成了巨大的聲浪,一場風暴似乎一觸即發。

在這種情況之下,聖迹劇不得不馬上開始。落魄的詩人,也是這場聖迹劇的策劃者格蘭古瓦催促著他的演員們,緊張地上了台。但這一切很快又被打斷了,一個乞丐在人群中大聲說著俏皮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當格蘭古瓦好不容易將秩序維持下來,姗姗來遲的主教大人和宮廷使臣陸續到來,觀衆們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過去,根本沒人顧得上被打斷的聖迹劇。雖然格蘭古瓦費盡了心思,但是他不能讓演員們,去搶大主教和紳士們的風頭。

就在這時,有人出了主意:既然聖迹劇演不下去,狂人節還得過,不如幹脆像往常一樣,選一個“狂人教皇”。大家輪流扮鬼臉,扮相最醜、贏得掌聲最多的人,就成爲勝利者。這個提議一下子得到大家的響應,大家一起動手,很快搭建起了一個舞台。比賽開始了,第一張鬼臉眼皮上翻,露出鮮紅的肉,嘴巴張著,好似獅子的血盆大口,額頭布滿皺紋,大家笑得前仰後合。

接著第二張、第三張……大家高興得手舞足蹈,笑聲越來越大,跺腳聲越來越響。只有格蘭古瓦在一邊,臉色越來越難看,他知道自己的聖迹劇已經徹底失敗了。他身旁是沸騰的人群,大家樂在其中,不斷冒出嘈雜的聲音。

突然間,舞台上出現了一張奇醜無比的臉,鼻子四四方方,嘴巴像馬蹄,本來就很小的左眼,一半還被茅草般的紅棕色眉毛遮住了,右眼則完全埋在一個大瘤子下面,看上去讓人覺得,這張臉上似乎只有一只眼睛。除此之外,這個人的牙齒也長得橫七豎八,嘴唇粗糙不平,還有一顆大牙露在外邊,下巴劈成兩半,尤其是面部表情,好像是狡黠、驚訝和憂傷的混合體。

全場觀衆熱烈歡呼,一致認爲,這就是他們要找的“狂人教皇”。當人們走到他身前,發現他居然不是在扮鬼臉,而是天生如此,而且渾身上下都是一副極其古怪的模樣:兩個肩膀之間隆起了一個大駝峰,前面長著雞胸,大腿和小腿彎曲著,像兩把刀柄相連的大鐮刀。

正當人們驚訝之際,突然有人叫了起來:“是卡西莫多,聖母院的敲鍾人!”話音剛落,在磨坊工作的約翰也喊道:“沒錯,他是我哥哥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看著這一切,卻沒有多少反應,因爲他耳朵有些聾,是在敲鍾時震壞的。

隨後,鬧哄哄的人群找出了紙板冠冕和假道袍,套在了卡西莫多身上,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就被推著開始四處遊行,大廳只剩下寥寥幾人,再也沒有人還記得格蘭古瓦的聖迹劇。

愛斯梅拉達被綁架

就在這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掌聲,有人歡呼道:“愛斯梅拉達,是愛斯梅拉達來了。”這仿佛是一句咒語,把大廳中剩下的最後一點人也帶走了,聖迹劇被迫停止。

天已經漸漸黑了,格蘭古瓦深受打擊,獨自一人走到街上,刻意避過人群,在空寂的小路上黯然神傷。可命運似乎和他作對一般,耳旁不斷有歡笑傳來,天上不斷有煙火綻放,格蘭古瓦所幸放棄了抵抗,隨著人流來到了寬闊的廣場上。

在廣場熊熊燃燒的篝火旁邊,愛斯梅拉達正在熱烈的舞蹈。她的個子不高,但身段苗條,亭亭玉立。她的膚色黝黑,但富有光澤,穿著俏麗的鞋子顯得小巧自如。她在一張波斯地毯上跳躍著,旋轉著,每當她的面孔從你眼前閃過,你就會感到那雙烏黑的大眼睛投來閃電般的光芒,像是一個天上下凡的仙女。

看著這一切,格蘭古瓦也在內心贊歎著:“沒錯,這是仙女,是神靈,是酒神座下的女祭司!”隨後忘掉了一切的不快。不過,在做出這些贊歎之後,格蘭古瓦又嘟囔了一句:“哦不,她是個吉蔔賽女郎。”

在愛斯梅拉達周圍,千百張被火光映紅了的臉中間,有一張面孔比所有的人看得更出神。這是一張男人的臉,陰沉平靜,看上去不超過三十五歲,但頭頂已經禿了,只有雙鬓還有幾撮稀疏的白發,但那雙深陷的眼睛卻煥發著青春,洋溢著深沉的情欲。

之後愛斯梅拉達跳累了,便停下來休息,她並沒有察覺這異樣的目光,觀衆們熱情地爲她鼓掌。她一招手便招來了一只小山羊。那小羊渾身潔白光亮,神態敏捷機靈,犄角和蹄子都是金黃色的,顯然經過很好的教養。

愛斯梅拉達拿起一面小鼓問道:“加利,現在是幾月?”小山羊擡起前蹄,在鼓上敲了一下。然後她把鼓轉了個面,又問:“今天是幾號?”小山羊又在鼓上連敲六下。觀衆們驚歎不已,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掌聲,並紛紛投來打賞。

然而正在人們紛紛打賞之際,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這裏面有巫術!”愛斯梅拉達循聲看去,一眼就看到了那個起哄的禿頭,撇了撇嘴便沒再理會。

在一旁的格蘭古瓦本來也想打賞,可翻遍了渾身上下的口袋,都空空如也。就在這時,突然一個意外的聲音給他解了圍。那是塔樓中的隱居婆,她向來認爲吉蔔賽女郎是在賣弄風騷,于是開口罵道:“還不快滾開,埃及螞蚱!”

然而面對著隱居婆驅趕,愛斯梅拉達身邊的觀衆們卻發出了不滿的聲音,似乎要爲她打抱不平。但所有的爭吵,下一刻都被打斷了,那是“狂人教皇”的遊行隊伍走了過來。

這支隊伍從司法宮出發,已經聚合了很大一支隊伍,走在前面的是巴黎的“乞丐王國”,大多是身有殘疾,形形色色的乞丐,然後是失業者、小偷、江湖藝人,等等。卡西莫多則被人擡著,看似安詳地端坐在一頂轎子上。

從司法宮出發時,卡西莫多的臉上籠罩著憂郁和不安,可一路走來,他的臉上卻充滿了自豪和幸福。因爲,之前他總是因長相醜陋而遭人厭惡和仇視,而此時此刻他卻像一位真正的教皇一樣,享受著群衆的歡呼,盡管他耳聾聽不見,盡管他的“臣民”是一群瘸子、扒手和乞丐,盡管人們的喝彩帶有嘲諷意味,滑稽可笑,但他卻信以爲真。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個男人突然沖進人群,一把扯掉了卡西莫多手上的權杖。大家很快認了出來:“這不是剛才起哄的禿腦袋嗎?”“這不是教堂的克洛德副主教嗎?他幹嗎和卡西莫多過不去呢?難道他不怕被吃掉嗎?”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卡西莫多突然沖到了克洛德跟前,撲通一聲雙膝跪地,贖罪般跟著他離開了人群。

格蘭古瓦在不遠處看得驚訝極了,但他並沒有爲此費心,而是鬼使神差跟著愛斯梅拉達和她的山羊,不爲別的,只是他不知道該往哪裏去。

愛斯梅拉達很早就注意到了他,于是,一邊趕路,一邊有意地閃躲。然而,在愛斯梅拉達經過一個轉角之後,格蘭古瓦突然聽到了一聲尖叫。他緊忙趕過去查看,竟發現愛斯梅拉達被兩個男人劫持,而可憐的小山羊在一旁嚇壞了,低著頭咩咩直叫。

0 阅读:0

鷹哥愛寫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