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

鷹哥愛寫文 2024-05-19 11:49:46

​《抗衰》作者:余國良

​在前面幾節,我們介紹了如何通過“管住嘴、邁開腿、睡個好覺”,來抵抗衰老,保持年輕態。

那麽,在最後一節,我們來放眼未來,聊聊在人類即將跨越百歲大關之際,我們該如何跑贏時間,享受一個豐富多彩、健康快樂的百歲人生。

百歲高齡時代,你准備好了嗎

以前人們一直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畢竟在建國之初,國人的平均壽命還不到40歲,但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縱觀全球人類壽命,從1840年開始,人類的平均壽命就以平均每年約3個月的速度遞增,每10年就可以多2到3年。

而在國內,2016年,民衆的壽命平均值就已突破76歲大關。按前面提到的壽命增長趨勢來推算,2007年出生的孩子以後活到百歲的概率是50%;等到“10後”、“20後”的孩子,他們會有更大的概率步入百歲老人之列。

這樣的壽命延長,將對人生規劃提出新的挑戰。孔子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在他那個時代,50歲就已經步入了老年階段;但在百歲高齡的時代,50歲還將是年富力強的當打之年。

以前我們的人生通常被劃分爲三大段:第一段是前20多年,從呱呱落地到大學畢業,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中度過;畢業後開始工作三四十年,直到60歲退休,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工作中;最後退休回家,含饴弄孫,頤養天年,精力基本上都用在了家裏。

這就是以前人們的標配:學習20多年,積攢的知識差不多夠用一輩子;工作三四十年能攢下一些家底,足以支撐退休後十幾年的養老生活。但長壽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套邏輯,哪怕退休年齡延遲,之後的日子也有漫長的30年。那麽,對于這種長壽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度過呢?

對此,倫敦商學院的兩位經濟學家安德魯·斯科特和琳達·格拉頓在其著作《百歲人生》中指出:傳統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將不再適應新的社會形態,而新登台的則是多段式人生模式,其中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主題,穿插進行,不再邊界分明。

舉例來說,某個人十幾歲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等到30多歲時他發現自己學識方面的不足,于是重返校園讀書,還換了一個工作賽道;等到50多歲時,他利用職業空檔期去旅行,回來後開始創業,同時利用夜校繼續學習感興趣的課程。

還有,人生總有幾件大事,比如戀愛、結婚、生子等等,它們以後也不會再有“最後期限”的說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年輕態“保鮮期”的持久,以及醫療技術的發展,40多歲甚至年齡更大才開始戀愛、結婚、生子,也將變成人生的常態。

當然了,這樣的人生模式會帶來很多新的挑戰,比如它要求人們要有更強大的學習能力,更強的自我顛覆意識。時代變化的節奏加快,要求人們必須擁抱新鮮事物,勇于放棄手頭擁有的一切,通過不斷學習、顛覆、重建,去捕捉新的機會。但這也爲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開放和自由,讓我們有機會去探索更豐富多彩的人生。

用好健康管理曲線,快樂地跑贏時間

剛才我們提到的百歲高齡,主要指的是人生能達到的長度,但這並不是美滿人生的唯一要素,包括健康在內的生命質量同等重要。我們常說,財富、名望、學識等等都是生命中的0,而健康才是最前面的那個1。

隨著長壽時代的來臨,健康管理會變得更爲重要。我們不僅要長壽,還要實現高質量、有尊嚴的長壽。中醫常說“上醫治未病”,對健康管理來說,防患于未然比妙手回春更爲重要,因此我們要把健康管理視爲一項系統工程,持之以恒,常備不懈。

首先,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健康曲線,讓相關數據“好好說話”。健康曲線以時間變化作爲X軸,來測量數據指標,以血壓、血糖、心跳、體重、睡眠質量等作爲Y軸,來觀察、跟蹤、改變、幹預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我們舉一個生活中可以進行類比的例子。如果家裏有小孩,有些家長朋友會讓孩子靠在客廳的牆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畫一下他的身高,最後把這些數據綜合在一起,我們就能評估出孩子什麽時候開始突然長高,這個長高情況是否處在合理範圍內。健康曲線的道理也是如此,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記錄的是與衰老、疾病相關的指標。

除了這些數據之外,余國良還建議我們做一個基因圖譜檢測,對于發生概率較大的疾病重點監測,及早預防。比如基因檢測報告顯示他患糖尿病的概率很大,于是他從44歲開始,每過六個月就檢測一次血糖指標,後來又改爲每3個月測一次。

這個指標叫作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反映的是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一般來說,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大于等于6.5%就可以認爲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准。一直以來余國良控制得還算不錯;直到54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糖代謝能力的變弱,他的這個指標才開始起伏不定。

2017年兩次檢測顯示,余國良的這個血糖指標上升到了6.5,拉響了糖尿病的警報。經過半年的斷糖飲食後,他成功地把指標降回了安全線以下。他松了一口氣,放任自己多吃了幾頓甜點,沒想到2018年9月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竟然飙升到了6.7%。

于是余國良又開始了辛苦的斷糖飲食,把指標再次降到了6.5%以下,但這個好成績只維持了半年,他又沒管住自己的嘴,于是指標又再次飙升。這樣的反複讓他意識到了年齡增長對糖代謝的影響,自己應該更嚴格地控制甜點的攝入。

以上的經曆說明,健康管理考驗的是我們的自律能力,面對各種誘惑要堅決說“不”。2020年全年和2021年前三個季度,余國良的糖化指標控制得都很好,于是他再次掉以輕心,而接下來指標值則再次爲他敲響警鍾。

余國良很懊悔,但同時他也感慨,幸好有健康管理曲線,能及時發現並控制自己的健康情況。這就是健康管理的精髓。我們無法改變先天的基因缺陷,但可以通過後天的做法讓疾病發生的概率小一點,抑或是出現的晚一點。

余國良把這種健康管理辦法稱爲“與時間賽跑”。也就是說,假定先天的基因會讓我們年老時受到某種疾病的困擾,那麽通過年輕時的檢測、預防和幹預,我們可以把患病時間往後推遲20年,也就是延續20年的幸福生活,這就是勝利。

最後要提醒的是,我們的身體要抗衰,心境也要抗衰。美國作家塞缪爾·厄爾曼曾說:“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人人心中都有一台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能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年輕的關鍵是能感受到快樂。這是一種長期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欲罷不能的良好感受。當我們感到快樂時,身體就會聽從大腦的指揮,配合各個器官良好運轉。即使出現一些疲勞和損傷,我們的機體也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進行修複和治愈。

而快樂的關鍵就在于保持平常心,勇于做自己。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受困于很多世俗標准,但是我們應該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積極生活,而不是與他人比高低,貶低、責怪自己。

最後,快樂的人也更懂得感恩、更懂與人爲善。常言道“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分享能讓快樂加倍。我們要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要理解、善待並感恩他人,通過合作共贏讓身邊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做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好,講到這裏,《抗衰》這本書的共讀也就接近尾聲了。作者余國良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抵抗衰老甚至逆生長是有可能的。它靠的是一套系統的、科學的健康管理方法,包比如管住嘴、邁開腿、睡個好覺,定期體檢、及早幹預,等等。

雖然這些問題看起來有些“老生常談”,但老生常談的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常識,我們缺少的往往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的毅力。

抗衰靠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杜絕各種不健康因素的侵害,讓衰老的速度慢下來。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我們是否願意改變並堅持下去。

余國良提醒我們:“你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生命質量,還會影響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因此希望大家能夠立足當下,從小處著手,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年輕是一種青春昂揚的身心狀態,只要心中那根接受快樂的天線永遠豎立,只要我們精心愛護自己的身體,不斷給它“減負”、“加能”,我們就能跑贏時間的束縛,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

0 阅读:0

鷹哥愛寫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