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享受生活?

鷹哥愛寫文 2024-05-05 08:50:53

​《清醒地活》作者:邁克·辛格

​上一節我們說到,想要在心靈上超越自我,需要放下舊有觀念,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放下內心的執著。

那麽,在這一節中,我們來聊聊:如何真正享受生活?

感受“無條件的幸福”

看到這個話題,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誰不會享受生活呢?給我大把的鈔票,很高的地位,天才般的頭腦,幹什麽都是一種享受。但作者辛格認爲,如果把這些當作享受,也許我們會得到一時的快樂,但只要外部的經濟環境、家庭環境、政治環境一變,享受又變得無從談起了。

因此辛格指出,人生的千萬般享受,歸于一點,就是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它不取決于外部世界如何變化,只基于我們內心的選擇。當我們真心地享受生活,才會找到通往幸福快樂的道路。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不願選擇幸福快樂的道路。比如,有的人說,我的工作太累了,工資還低,我並不快樂。也有的人覺得,我單身很長時間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我活得很孤單。還有人會抱怨:我的妻子離開了我,我的家庭不圓滿,我感受不到快樂。

這些理由聽起來很合理,但我們如果把這些或大或小的情況放在一邊,真心問問自己:我到底想不想要幸福?想不想快樂?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這就是很多人的問題所在,他們不選擇幸福,不是他們不想要,而是覺得自己無法控制這些事情,快樂的生活不會無緣無故來到。

當人們不夠自信的時候,自然會給生活設定很多附加條件,比如要有很好的學曆,較高的收入,圓滿的家庭,穩定的工作等等。可實際上,得到幸福的關鍵不在于實現這些條件,而在于放下這些條件,實現“無條件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這種快樂是長期而穩定的,不會因爲外界條件的變化而改變。

盡管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受到世俗觀念的挑戰。有個聲音會在腦子裏嘲笑說:這不是心靈雞湯嗎?一個連物質基礎都沒有的人,憑什麽過得快樂呢?

那麽對此,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小時候,只要一日三餐,和家人待在一起,總是感到很幸福。想想自己勞累的時候,從緊張的環境中解脫出來,回到家裏放松的時候。這些都是簡單的幸福和快樂。

很多人總是想得很多,覺得自己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管理的事越多,才會有成就感。事實上,這些東西反而容易變成內心的負擔。

這就是我們在前面的內容中提到的,社會上那些固有觀念會反映到我們的內心,成爲一道道反對、質疑的聲音,進而讓我們封閉,阻隔與外界的能量交流,變得疲憊不堪。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我們前面所說的技巧,意識到內心的聲音並不是真正的自我,只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室友”。

然後我們需要找到那種“傾聽者”的狀態,去理解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恐懼、欲望、沖突,等等。這些固然是負能量的東西,但這個時候,我們要試著去掉這個概念,不要認爲它們是壞的,把這些事物看作正常的,必然發生的事情。當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們就去積極的處理,既不爲此感到擔憂,也不會覺得興奮。

當我們去做了這些嘗試之後,就會驚訝地發現,在生活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真正需要處理的,只是自身的恐懼和欲望,而不是什麽可怕的突發問題。當一個人變得不害怕、不強求,很多複雜的問題也會簡單化。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想,爲什麽要感到焦慮和痛苦呢?如果覺得自己賺的不夠多,就想一些增加收入的辦法;如果覺得在感情上很痛苦,就主動向對方去表達。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坦誠的態度和行動進行解決,而不必要爲此內耗。

那麽,此時的關鍵就在于,不管發生了什麽事,我們都要有一顆平常心,告訴自己:幸福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當我們理解了生活的真谛,就能夠以平靜喜悅的姿態去迎接它。我們只需要看著生活在眼前展開,以自然理性的方式和它互動。當每一件事發生,認真地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帶來的體驗就是幸福。

思考死亡

如果這樣做了,我們還是無法找到幸福的感覺,辛格還幫我們請了一個老師,那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死亡。有的人對死亡諱莫如深,但辛格認爲,死亡恰恰是生命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不知死的難過,怎麽會知道活的重要呢?

具體來說,我們要立足死亡這個人生終點,去應對現實的問題。當我們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麻煩,不管用了什麽辦法,都難以進步分毫。當一切看起來都那麽無法接受,一切行動都沒有了希望,生活會變成什麽樣呢?

比如,一個人某天和愛人吵得不可開交,兩個人互不相讓。這個時候他可以想想,假如此刻突然發生意外,是不是要愛人孤獨地生活,無人照顧,才算這段爭吵有個結果呢?如果他能放下爭吵的情緒,就會發現,相愛的人,總是希望對方是幸福的。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思考與他人的關系。想象一下,我們身邊的某個人,今天見的這一面就是最後一次,我們自己會怎麽樣呢?假如死神突然降臨,告訴我們:我將要帶你離開,你有一個月的時候做准備,我們會和誰道別呢?自己還會因爲一些小摩擦、小情緒而感到困擾嗎?

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思考一下,那些關于死亡的話題,它並不一定會到來,卻會讓我們透過生命看到本質,去尋找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長久以來,人的死亡蘊含了一個極大的悖論:很多事情,只有在人死亡時才會真正領悟到,但不論他頓悟了什麽,下一秒一切都將回歸虛無,變得沒有意義,留下的只有遺憾,還有至親好友的悲傷。那既然這樣,爲什麽不在想象中將死亡的時間“提前”,去避免那些可能讓人後悔的情況發生呢?

也許我們一直覺得很重要的東西,比如金錢、事業、地位、名望,等等,那些抓不住的東西總讓人著迷,但死亡卻可以瞬間把它們全都奪走。在死亡面前,富人和窮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並沒有什麽不同。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分清,生活中到底什麽東西是最重要的,也就能改變自己的想法,乃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將更有動力去享受生活,去放棄那些不必要,其他人卻在孜孜以求的事物。當一個人能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生命就會趨向完整,即使是死神,也無法從他身邊帶走什麽。

在這本書的最後,辛格特別提到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人生中的“道”。他通過老子的《道德經》,感悟到:萬事萬物都在“平衡”二字。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如果因爲碰到困難就去走極端,又會産生大量負面情緒,蒙蔽了對生命的感知。

爲此辛格建議,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執中而行,就像騎自行車一樣。盡管騎上去的時候,身體會左搖右晃,有摔倒的風險,但這其實是自我平衡的過程。生命只有一次,生活總會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我們不需要強迫它只往上走,我們應該做的是放平心態,保持自身在其中的平衡。

好了,說到這裏,關于《清醒地活》這本書,我們就介紹地差不多了。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書中精髓。

首先,我們解釋了,“腦海中的聲音”是誰。很多人以爲,那個聲音就是內心的自我,事實上,那個聲音只是外部世界的反應,而真正的自我,其實是我們內心的“傾聽者”,是聽內心聲音講話的那個,當我們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也就能夠感受真正的自我了。

其次,我們介紹了,如何體驗生命的能量。很多人只看到了身體上的能量,卻忽視了內心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夠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體驗,不斷聚合,就能慢慢挖掘掌握這股能量。

然後我們還介紹了,要如何拔除心中的執念。這需要我們不去對抗執念,而要下定決心,告訴自己,不再跟過去的傷痛糾纏。

接著,我們介紹了如何超越自我,爲心靈竊取自由。其中的關鍵在于生活的態度。坦然面對,才能放下內心的恐懼,改變思維,才能找到內心自由。打破固有觀念,用未知的眼光看待一切,才能在心靈上超越自我。

最後,我們說到如何真正享受生活。我們需要抛開那些爲生活設定的條件,擁抱“無條件地幸福”,通過思考死亡來理解與他人的關系,真正達到平靜而喜悅的狀態。

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許多生活中的壓力、情緒不是來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源于自己的心。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腦海中,對外部世界的反映。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跳過頭腦中的那個聲音,去找尋那個在審視一切的“旁觀者”,因爲他才是真正的自我。在生活中,我們只有越過現實的“雜音”,回到內心的自我,才算真正過著清醒的生活。

0 阅读:0

鷹哥愛寫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