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的富有,你得重新設定財富藍圖

鷹哥愛寫文 2024-05-07 17:38:44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哈維·艾克

​財富藍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有的人在理財方面一塌糊塗,本來很有錢,後來卻千金散盡,重新回到起點。從表面來看,可能有很多原因,像是投資錯誤,經濟不景氣,或者是遇到不靠譜的合夥人等等。但是從內在因素來看,根本的原因還是在自己,是他自己的財富藍圖出了問題。

那什麽是財富藍圖呢?所謂“財富藍圖”,就像建築藍圖是在蓋房子之前所做的計劃或設計一樣,財富藍圖就是我們對金錢所制定的計劃,所采取的態度,包含了我們對財富的全部想法、感覺和行動。

一個人的財富藍圖是怎樣的,決定了他到底能不能變成有錢人。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有人買彩票中了大獎,但是根據相關研究顯示,中獎的人所贏得的獎金數額不管多少,大部分人最後還是會回落到中獎之前的經濟狀況,因爲他們的財富藍圖決定了,盡管曾經幸運地擁有過很多錢,但他們本身的能力所能掌控的財富是有限的,跟沒中獎之前是一個水平。

然而,財富藍圖做的好的人,即使曾經失敗過,也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短時間內把錢賺回來,地産大亨唐納德·特朗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本來身家數十億美元,後來一度失去一切,可他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把失去的錢全部賺了回來,而且比過去更富有。這是因爲,他有一顆“有錢人的腦袋”,有一幅正確的財富藍圖指引著他做事。

俗話說,種什麽因結什麽果。外在的貧窮或者富有,生活得好或者壞,其實都是內在世界的反映。如果你的外在生活過得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內在生活不順遂。要想改變你的外在世界,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去改變你的內在世界。

財富藍圖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你想重新制定財富藍圖,首先得弄清楚,財富藍圖是怎麽形成的?找到其中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改進。

財富藍圖不是憑空得來的,它主要是由我們生活和成長中接收到的信息和制約所形成的。這些信息、尤其是小時候接收到的信息對我們影響最大,我們受到的制約大多來自父母、老師、權威人士、朋友、媒體和文化背景等各個方面。

換句話說,你對金錢的看法,是從小到大被教導出來的,來自父母、長輩、老師、文化傳統等各個方面的教導,會從一開始給你的想法帶來各種制約,逐漸變成自動反應,最後形成你自己的金錢觀,一輩子控制著你。不同的人,因爲對金錢有著不同的想法,所以催生了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行動又産生不同的結果,把人分成了窮人和富人。

要想修正錯誤的金錢觀,重新繪制一張嶄新的財富藍圖,你需要做出深入而持久的改變。這就像我們使用電腦一樣,預先設定好的程序,會導出既定的結果。如果想要導向新的結果,那就只能改變之前的程序設定。

財富藍圖受到三方面的制約

那麽,我們的財富藍圖從一開始是怎麽被制約的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語言設定、模仿和特殊事件。下面,我們就來逐一解讀。

第一個受到制約的方面是“語言設定”,也就是,你小時候聽到了什麽?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都聽過哪些關于金錢、財富的說法?有沒有聽過類似這樣的話:“金錢是萬惡之源”“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賺到錢,天上不會掉餡餅”“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永遠不夠用”或者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的那句“我們買不起”。

在你年幼時,任何有關金錢的話,都會留在你的潛意識裏,成爲支配你金錢觀的一股力量。

在書中,作者哈維·艾克舉了自己的經曆。他曾經投資股票,但一直賺不到錢,後來,他開始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自己的財富藍圖,想起小時候,他的父親下班後常常坐在餐桌前,一邊看報紙的股市新聞,一邊捶著桌子大吼:“那些該死的股票!”父親經常抱怨,說股市的制度非常愚蠢,去賭城玩遊戲贏錢的概率都比買股票賺錢的機會多。

哈維·艾克意識到,自己受父親對股市的影響,從小,金錢觀就被設定成“投資股票會失敗”,在潛意識裏就覺得自己也會選到錯誤的股票、錯誤的價錢和錯誤的時機。

明白了這一點,他對這些語言的制約進行了重新設定,很快,他買的幾只股票就開始上漲,並持續獲利。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嗎?哈維·艾克強調:你的潛意識所受到的制約,決定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行動,而你的行動會決定你最終的結果。

那怎麽改變這種制約呢?主要有四個步驟,分別是:察覺、理解、劃清界限和重新設定。

察覺,是說你要先知道哪裏出了問題,才談得上去做出改變。

理解,是指你得明白,行爲源于思考方式。一切外在的表現,都是從你內在的思考方式引發的。

劃清界限,是說當你意識到某種思考方式並不等于你自己的想法時,那就可以做出選擇,是保留它,還是脫離它。

重新設定,是指整理你關于金錢的“心靈檔案”,重新規劃你的財富藍圖,這部分我們會在後續的共讀中,詳細爲大家講解。

好,現在按照這四個步驟,我們頭腦中對于“語言設定”的制約該怎麽修改呢?

首先,“察覺”:請寫下你小時候聽過的,所有描述金錢的話語。

接著,“理解”:寫下你認爲這些觀點給自己帶來了什麽影響。

然後,“劃清界限”:那些別人施加給你的金錢觀,並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改變自己的選擇。

最後,“重新設定”:告訴自己,你過去聽到的關于金錢的看法,不見得都對。你要選擇新的思考方式,來幫助自己得到快樂和成功。

那除了“語言設定”之外,在我們的金錢觀形成的過程中,第二個受到制約的方面是“模仿”,也就是:你小時候看到了什麽?是如何有樣學樣的?

我們從小靠著模仿來學習幾乎所有的事物,那麽,你的父母對于金錢的態度是怎樣的,他們的收入穩定嗎?他們是把財富管理得很好,還是很糟糕呢?在和錢有關的事情上,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會發現,我們處理財富的方式通常會沿襲父母的做法。

還是來看看作者哈維·艾克的經曆:他小的時候,父親在建築行當創業,每次要蓋的房子從十幾戶到幾百戶不等,需要巨額的投資,所以,每次父親要開始一個新項目,必然會傾盡家裏所有的財産向銀行貸一大筆款,這段時間,家裏就會欠一屁股債,過得很拮據。直到一兩年後,父親蓋的房子都賣出去了,家裏用錢才會變得闊綽一些。等到下一次父親又投資蓋房,日子就會再度陷入窘境。

哈維·艾克起初並沒意識到,父親管理財富的方式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影響。他21歲從學校畢業後,起先也從事了建築業,之後又改行做了其他幾種工作。奇怪的是,他經常會小賺一筆,可沒多久就變得一窮二白,然後再做其他事業,再次取得不錯的成績,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又會跌入谷底。

哈維·艾克一度以爲,之所以這樣,可能是他選擇的行業不對、合作夥伴不對、或者下屬不對、商業環境不好,直到這種起起落落的模式持續了近十年,他才終于意識到問題的症結所在:並非別的原因,而是他自己一直在不自覺地重複著當年父親那種時好時壞的賺錢模式。

那麽,對于“模仿”給我們的金錢觀帶來的制約,該怎麽重新修改呢?還是沿用剛才我們講到的四個步驟:察覺、理解、劃清界限和重新設定。

察覺:請你想一想你的父母對于財富的處理方式,再想想你自己的習慣有哪些和父母一樣,哪些不一樣,記錄下來。

理解:思考下你所模仿的父母處理金錢問題的方式,給你的財務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劃清界限:明白你因爲“模仿”而形成的財富管理方式,並不是自己原本就有的,而是跟別人學來的。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做出改變。

最後,重新設定:告訴自己,你現在要選擇全新的財富管理方式。

好,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在金錢觀上,第三個受到制約的地方,也就是“特殊事件”。它指的是你小時候可能有一些特殊遭遇,那麽,它們也會影響你對金錢的看法。

哈維·艾克舉了一個他太太的例子。他太太在很小的時候,每次聽到家門前傳來冰淇淋車的叮當鈴聲,就會跑去找媽媽要錢買,但她媽媽總是回答說:“對不起寶貝,我沒有錢。你去找爸爸要,爸爸才有錢。”

日複一日,同樣的情況一再發生,到最後,哈維·艾克的太太學到了什麽樣的金錢概念呢?一個是“金錢意味著立刻獲得享受”,就像小時候要到錢就去買冰淇淋那樣。另一個是“男人才有錢,女人沒有錢”,這樣的觀念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裏,所以,在嫁給哈維·艾克後,兩人沒少因爲錢的話題發生爭執,甚至差一點賠上了婚姻。好在後來,夫妻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都修正了自己的財富藍圖,並爲家庭的幸福創造了一份新的財富藍圖。

那麽,對于這種“特殊事件”給金錢觀帶來的制約,同樣要按照前面講的四個步驟來進行改變。

首先,察覺:回憶你小時候遇到過哪些和錢有關的事,給你的感情或者情緒造成比較大的反應?

然後,理解:這些事是怎麽影響了你目前的財務生活?並記錄下來。

接著,劃清界限:明白這些過去的生活方式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得來的,並不是你本來就有的,是完全可以改變的。

最後,重新設定:告訴自己,你要放下過去那些對金錢的錯誤看法,創造新的富有的未來。

0 阅读:3

鷹哥愛寫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