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蘆珊《網絡輿情監測與研判》書評

飲冰聽雨 2023-12-07 11:21:24

本書特別適用于某機關、某單位開展網絡輿情培訓班時,所選擇的培訓教材,可以集中、批量式地先速成這麽一批輿情工作人員,弄出似模似樣的輿情報告。它主要是彙集了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的成果和經驗,所以“那個味兒”濃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這並不是一個很低的評價,相反,我認爲這書很實用。畢竟網絡輿情的培訓教材主要以“實操實用”“即插即用”爲目的,並不同于按部就班的教學。隨便翻翻以“XX輿情學”“XX輿情教程”爲名的書,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第一章要講“輿情”的十種八種定義,介紹輿情和輿論的區別,再講講學科基礎和前景,以至于我看本書第一章《網絡輿情的研究與發展》,只抓一個定義就夠了,即:

“輿情是人們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爲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種零散的、非體系化的東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數人認同,是多種不同意見的簡單集合。輿論是人們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爲傾向的集聚表現,是多數人形成的一致的共同意見,是單種意見的集合,即需要持有某種認識、態度、情感和行爲傾向的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否則不能認爲是一種輿論。”

像第一章第四節《網絡輿情信息服務行業的規範》、第五節《黨政機關輿情工作政策體系》,第二章第二節《網絡輿情相關的政策法規》,第五章第三節《網絡輿情應對思路及方法》、第四節《轉型期熱點領域的輿情應對》、第六章第二節《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急預案》、第三節《重大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從題目上講,就相對偏向于一種機關培訓式的應用思路,和一些輿情書籍偏向社會和商業不盡一致。

本書既然以《網絡輿情監測與研判》爲名,“監測”和“研判”自然是重中之重。故此,最具實用和實操價值的部分集中于第三章《輿情監測預警和數據分析》、第四章《輿情報告寫作》及第五章《輿情研判和應對》;至于第六章《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管理》,不是說沒用,而是真有重大突發事件,指望這書來告訴你怎麽做是無甚鳥用的,趕快打報告吧先……

第三章第二節《網絡謠言和網絡“水軍”的辨別與監測》,給輿情工作新手提了個醒,不要爲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困惑;第三節《輿情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四節《輿情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具體到了用什麽樣的圖表來進行什麽樣的關系和趨勢分析,使得初學者不用費心琢磨用什麽方式進行可視化分析,堪稱“傻瓜式“教學;而一些統計學抽樣方法、信度效度評價、以及數據分類等,雖然簡陋但極其實用。有不少輿情書籍,過多關注新聞學、傳播學的內容和概念,對于統計學和數據可視化涉及不多——而偏偏這兩者才是輿情分析實際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四章第二節《常規輿情報告寫作架構設計和方法》、第三節《非常規輿情報告寫作架構設計和方法》,有一點標准化的意思,甚至對報告的封面、目錄、正文的格式和內容做了一些說明規定,這讓沒有接觸過輿情報告寫作的人不至于“狗咬刺猬無從下嘴”,起碼按部就班、照貓畫虎地來出品一篇報告;

至于第五章……算了,反正以前說過很多了,主要就是一個“時、度、效”的問題。

然而,人員速成培訓出來後,接下來的效果就是,要麽在工作中繼續深化學習,要麽在毒打中汲取教訓改進。我們培養一個基本合格的輿情工作人員,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從實操出發,面對龐大雜亂的信息數據,形形色色的分析報告,多種多樣的技術工具,涉獵廣泛的行業知識……指望一本書入門容易,不過在實際工作中,卻是不斷動態調整的。網絡輿情工作,監測上手容易做好難,分析照搬容易有獨立見解難,應對講方法原則容易實際有效執行難。

而且,我希望你記住一句話:“在實踐中,重大突發事件根據其危害程度往往決定該事件的主導處置層級以及問責層級。該特點可以較好的解釋爲什麽在個別重大突發事件中,個別責任部門選擇瞞報死亡人數、傷亡人數等重要指標,人爲降低事件危害程度來減輕問責層級。”

政務如此,商務依然;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