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便利、還是要專業,智能手表市場“兩極分化”

三易生活 2024-03-04 20:00:04

衆所周知,對于如今的智能手表市場,從品牌角度上基本可以將它們分爲兩大“陣營”。

其一,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廠商所推出的産品。這類智能手表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消費者會具有“天生”的品牌慣性,也就是往往會覺得“既然買了xx品牌的手機,肯定是搭配同品牌的智能手表會更好用”。

而且從技術上來說,這些由手機廠商推出的智能手表,通常也確實會在系統、軟件生態層面擁有一些“特權”。比如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它們與手機連接所需使用的App,往往是出廠就直接預裝在了相關的智能手機系統裏、無需額外下載。

除此之外,諸如與手機進行更深入的通訊流轉、擁有更多的“專屬”互聯功能更是非常豐富。比如可以操控手機進行拍照、可以聯動手機的勿擾模式,或是控制手機上智能家居App等,也是這類“手機廠商智能手表”會具備的功能優勢。

最爲重要的是,手機廠商因爲有著龐大的手機産品線作爲主要利潤來源,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智能手表基本不太可能被視爲“主要贏利點”。也就是說,這類産品的價格往往會比較有優勢,甚至有時候在主控、屏幕等配置上,還會顯得“性價比很高”。

第三方品牌智能手表,“智能”卻成爲了先天短板

相比之下,由非手機廠商推出的智能手表,則可以說正好是“另一番景象”。

一方面,這些來自第三方的智能手表,基本都需要用戶手動去下載、安裝他們的App,而且也不可能支持由手機自動發現手表,因此在配置、連接過程上會明顯更麻煩一些。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原生”的系統適配,所以在通知流轉、手表控制手機等方面的體驗上,第三方智能手表通常表現也不是很“擅長”。

Garmin MAQR2系列,售價高達1萬多元的高端智能手表

更不要說由于在産品定位上,這些純粹的智能手表廠商因爲本身就是以智能手表作爲“主打”,所以他們當然要靠這類産品的銷售,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服務來作爲主要盈利手段。因此這就造成了大多數非白牌的第三方智能手表,在價格上往往會比手機廠牌推出的對位産品要貴出不少。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顯然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對于智能手表並不是太了解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就會去購買那些手機廠商推出的智能手表産品。

那麽問題就來了,對于第三方智能手表廠商來說,他們又要怎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如何去維持用戶粘性呢?

更專業、更運動,是第三方智能手表的破局之道

縱觀目前市面上的幾大主流品牌,多少就可以一窺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在産品定位上,幾乎所有現在比較知名的第三方智能手表品牌,都選擇了強化專業運動監測和身體成分測量等健康相關功能。爲了實現這一點,它們往往會配備比智能手機廠商旗下産品數量更多、專業度也更高的傳感器組合。有時候,這些智能手表甚至還會額外增添專門的處理器,來增強健康監測功能的准確度和能效比。

與此同時,與手機廠商的智能手表更強調“智能”功能不同,第三方智能手表因爲更專注于運動和健康監測,所以它們並不需要那麽強的算力。因此可以看到,絕大多數這類産品都沒有使用那些主流的高規格手表SoC,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它們避免了與競品爭搶芯片供應鏈的問題。

甚至,這些第三方智能手表還會額外再增加一些配置來延長續航。比如,佳明旗下的多款智能手表就都在表盤裏隱藏了太陽能電池、使用了功耗極低的半反射屏幕(而不是看起來更豔麗、但也更耗電的OLED屏)。而出門問問旗下的一些智能手表,則會通過使用雙層屏幕來兼顧“智能”和“續航”,當用戶不需要使用智能功能時就可以關掉彩屏,使用另外一層透明液晶屏幕來延長手表的健康監測時間。

最後,雖然現在手機廠商幾乎都會推出自己的“智能生態鏈”,但它們多半都是以智能手機作爲中心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小家電産品,實際上與智能手表所代表的健康監測功能並沒有太多的聯動。

Amazfit推出了可以與智能手表連接,同時調用手表傳感器的體脂秤

相比之下,反倒是第三方的這些智能手表廠商,會更集中于建設以“手表”爲中心的健康相關設備生態。比如能與手表聯動的心率帶,能和手表聯動的自行車踏板傳感器,能和手表聯動(不需要通過手機)的跑步機,甚至還有直接與手表用數據線連接,可以搭配起來同時使用的體脂秤等。

憑借著這些無需手機參與,直接和手表互聯就能發揮全部功能的健康監測設備,第三方智能手表廠商實際上也建立起了具備自身鮮明特征的“生態圈”,成功吸引到了一些專業運動員、健身愛好者、極限運動達人等作爲忠實用戶。

“智能表”和“專業表”,成爲了並不怎麽競爭的市場兩極

看到這裏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那手機廠商更有錢、研發能力也更強,他們要想在運動監測的專業度上超過第三方廠商,應該也不難吧?

其實真未必很簡單。一方面,精密的運動監測算法(比如跑步時的步頻識別、身體重心識別、鍛煉時肌肉發力位置的識別、登山時的海拔和路線規劃等)需要極長時間的數據積累,這不是靠那麽一兩個叠代就能搞定的東西。其中不少都是這些手表廠商與專業運動員長期合作的結果,所以手機廠商想要超越,在技術上其實並不那麽容易。

另一方面,當第三方智能手表廠商選擇走這種細分的“專業化”道路時,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他們在産品功能、産品定價等方面,都豎起了一道壁壘。因爲手機廠商的智能手表注定是會更偏“大衆”的産品,所以很難爲了滿足一部分專業人群的需求,而去使用一些特別高成本的傳感器,或是專門推出額外的傳感器配件,畢竟這會反過來導致普通消費者的使用門檻變高。

正因如此,由智能手機廠商主導的“大衆智能手表”,以及由專業智能手表品牌主導的“專業智能手表”,現在實際上就變成了兩個競爭關系並不那麽激烈的發展方向。而對于消費者來說,自然也就無需糾結了,畢竟兩者的功能和定位已經差異甚大,消費群體自然也就並不怎麽重合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1 阅读:129

三易生活

簡介:專注IT,最快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