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認知:很少人說的品牌邏輯

骞味 2024-04-08 11:27:15

說起餐飲品牌,許多餐飲老板都認爲起一個好聽的名字,設計一個惹眼的門頭,拍攝一些好的菜品圖片,找一些探店……就會成爲品牌。

這些都是術,而不是道,如果這樣搞搞就是品牌,那就太狹隘了。

今天,對品牌邏輯這個話題,聊聊我的認知,希望一些餐飲老板會有共鳴。

我是80後一枚,在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重大活動都要求同學們穿白球鞋,體型褲(那種黑色有彈力的褲子)。

在小學期間,我對白球鞋的品牌幾乎沒有什麽概念,唯一關注的是容不容易開膠!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星、回力等一些牌子的球鞋逐漸占領市場。那時候的消費者認爲質量確實比普通的好一些。

從現在專有名詞“消費場景”來看,球鞋都是在百貨商店或者一些賣鞋的攤位售賣的,很少有鞋類的專賣店。

後期,鞋類的專賣店越來越多,這時候大家才會明白,那種專賣店只賣一種牌子的鞋,甚至只賣一類鞋子,漸漸形成了品牌認知。

想想現在鞋子的品牌是不是有的專做男鞋,有的專做女鞋,有的專做休閑鞋,有的專做運動鞋?因專注而專業,也更容易形成品牌。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舉了個跨行的例子,現在我們再回到餐飲行業來。

縱觀餐飲行業的發展。一些老的餐飲店,都有那麽幾道拿手菜,無論是從選材上,還是烹饪技法上,都會更勝一籌。後期餐飲品牌的邏輯跟其它行業類似,也在做人群細分,品類的細化。

框架有了,內容卻是虛的。從何看出?無論是自己還是請朋友吃飯,大家是否感覺沒什麽值得去吃的?當下的餐飲企業,有幾家能拿出幾道拿手菜?餐飲老板們,是不是該好好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了?

我這麽說,可能很多餐飲老板會反駁,我是一個産品主義者,過時了!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餐飲人聊,産品不重要,不難吃就行,主要是講故事!

我也不知道是誰灌輸的這些思想,害人害己。我們且將講故事作爲正道,您告訴我講什麽故事?是誇大宣傳食材優質,還是虛假宣傳你的湯熬了多少小時,或是講非死即殘的感動,又或是容顔貌美的誘惑?有那本事幹什麽餐飲,改行做別的是不是更賺錢?

我曾讀過一本老資料,上面寫著心地善良的兩大職業——醫生和廚師。動不動就要講故事,是不是變壞了?

品牌邏輯,我個人認爲應該是從主營業務裏找亮點,從不同維度找到大衆所認知,所認可,可感知的點。太二酸菜魚喊出來,酸菜比魚好吃。有些餐飲就喊出來米飯比菜好吃,各種一個比另一個好吃,都不懂腦子思考,這不是比太二還二嗎?太二的魚與競品比,個人覺得競爭力不強,畢竟同樣的商場店裏還有活魚現殺的,而酸菜口感確實更具競爭力。從而帶動一些供應鏈在推銷自己酸菜時都會說,是給太二供的酸菜。這才是品牌邏輯。

買球鞋,不開膠是品牌邏輯。

在手機換代的時期,電池續航長是品牌邏輯,後期拍照功能強是品牌邏輯。

大衆餐飲,便宜是生存邏輯,菜品是品牌邏輯,環境與服務是溢價邏輯。

憑一些所謂的包裝,講一些不切實際的故事,是割韭菜的邏輯。有可能自己也是一根韭菜!

餐飲老板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企業如何找對一個點就可以樹立好自己的品牌,産品依然是核心!

每個餐飲企業都不一樣,不要拍腦門想,要通過大量的市調去找出那個點,也許是痛點,也許是爽點。願大家都能找對方向,梳理好自己的品牌邏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