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虛又濕氣重,清明期間吃這個“純陽草”,陽氣充足,寒濕無處藏

春天醫生 2024-04-07 16:54:20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它的時間在每年的陽曆 4 月 4 日或 5 日,是春季的中期。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如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放風筝、吃青團等。

清明期間春回大地,萬物生長,但也是春寒料峭,風雨交加,寒濕之氣較重的時節。

濕氣的危害,相信大家有所體會,清明時氣溫的忽冷忽熱,也讓這段時間濕邪寒邪侵襲人體。

1什麽是陽虛寒濕體質?

陽虛寒濕體質,是指人體的陽氣不足,不能溫煦機體,導致寒濕邪氣侵入,阻滯氣血運行,造成身體的各種不適症狀。

陽虛寒濕體質的人,通常表現爲畏寒肢冷、面色蒼白或黧黑、肢體浮腫、少腹墜脹疼痛等。

容易患上慢性胃炎、胃潰瘍、關節炎、風濕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

2陽虛寒濕體質的形成的原因

先天禀賦不足

是由于父母的體質遺傳,或者是由于胎兒發育不良,或者是由于出生時受到寒邪的侵襲,導致陽氣不足,形成陽虛寒濕體質。

後天失養

生活習慣不良,如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飲食不節、情緒不穩、久病傷陽、久居寒涼之處、過多飲用苦寒清涼之品等,長此以往,陽氣耗損,寒濕乘虛而入。

年老腎陽不足

大多多數人隨著年齡增長,腎氣漸衰,腎陽不足,全身陽氣不足,形成陽虛寒濕體質。

3艾草的功效

艾草,又名艾葉、艾絨、艾蒿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艾草的莖、葉和花都可以入藥,具有苦、辛、溫的性味,歸肝、脾、腎經,有溫經散寒、祛濕止血、平喘化痰等功效。

《本草綱目》曰:“艾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之功效。”

艾草是一種“純陽草”,能夠補充人體的陽氣,驅除寒濕邪氣,增強抵抗力,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平喘鎮咳

艾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舒張支氣管,緩解哮喘和咳嗽,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等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祛濕散寒

艾草能夠驅除體內的寒濕邪氣,改善氣血循環,對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女性虛寒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溫經止血

艾草能夠調節月經,止血安胎,對子宮出血、月經失調、痛經、崩漏、帶下、宮冷不孕等婦科疾病有顯著的效果。

4艾草的食用方法

清明也是陽氣上升正當時,所以這時候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健脾祛濕扶陽。此時也是艾葉最嫩最適合食用的時候。

食用艾草這類食材,就成了一個食療很好的選擇。

煎湯

將艾草 30 克,水 500 毫升,煎煮 20 分鍾,去渣取汁,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適用于氣血不足、虛寒咳嗽、風濕關節痛等症。

泡茶

將艾草 10 克,紅糖適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適用于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

做粥

將艾草 15 克,大米 50 克,水適量,煮成粥,加入紅糖調味,每日一次,早晚空腹服用,適用于氣虛血瘀、崩漏帶下等症。

做糕點

將艾草適量,研磨成粉,與糯米粉、白糖混合,揉成面團,包入豆沙或芝麻餡,蒸熟即成,叫做青團,是清明節的傳統食品,適用于一般人群食用,尤其是體質虛寒者。

熏灸

將艾草搗絨,制成艾條或艾柱,點燃後在患處或穴位上熏灸,能夠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適用于風寒濕痹、腹痛、痛經等症。

洗浴

將艾草適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溫水中,用于洗浴,能夠祛除皮膚上的寒濕邪氣,預防感冒,對濕疹、疥癬等皮膚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敷貼

將艾草適量,搗爛成泥,敷在患處或穴位上,用紗布固定,每日換一次,能夠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5艾草的注意事項

艾草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人人適合食用,以下人群還是放過艾葉吧:

陰虛血熱者

陽氣過盛,陰液不足,表現爲口幹舌燥、心煩易怒、面紅目赤、便秘尿黃等。

陰虛火旺者

陰精虧損,虛火上炎,表現爲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龈腫痛、咽喉幹燥等。

血燥生熱者

血液不足,燥熱內生,表現爲皮膚幹燥、鼻衄咯血、口唇幹裂等。

艾草治病的曆史悠久,以艾草爲主藥的良方也有很多,還承載了民俗的部分意義,確實是個好東西。

中醫治病是講究辯證論治的,每種藥都有自己的偏性,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記住這句話: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0 阅读:148

春天醫生

簡介:分享原創,靠譜的醫學健康資訊!不要相信評論區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