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醫的方法補氣血?氣血兩虛的人,這個中成藥你一定要知道

春天醫生 2024-04-07 16:03:02
中醫對氣血的認識

氣血是中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是髒腑經絡功能的物質基礎和動力。

氣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影響,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養氣,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氣能攝血,血能和氣。

氣血充足的人,面色紅潤,精神飽滿,身體強壯。而氣血不足的人,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乏力,容易生病。

氣血不足的原因

長期勞累、失血、營養不良、慢性病、情緒壓抑等,都會消耗人體的氣血。特別是對于女性來說,每個月的月經、懷孕、分娩、哺乳等,都會造成氣血的大量流失。

如果不及時補充,就會導致身體虛弱,甚至出現貧血、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等問題。

如何補充氣血呢?

除了注意休息、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調整,還可以借助中醫的方法,服用一些補氣血的中成藥。中成藥是中醫藥的一種劑型,是由多種中藥材經過加工、配制而成的成品藥,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點。在衆多的補氣血中成藥中,有一種藥物,被譽爲“補氣血之王”,那就是八珍丸。

八珍丸是由八味中藥組成的一種丸劑,其方源爲《醫宗金鑒》。它的主要成分有:

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

白術(炒):味甘、苦,性溫;健脾,和中,燥濕,利水。

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甘草:味甘,性平;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當歸:性溫,味甘辛;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白芍:味辛、苦;有小毒;具溫陽祛濕、補體虛、健脾胃。

川芎:味辛,溫;行氣開郁,祛除風燥濕,活血止痛。熟地黃:味甘,微溫;滋陰,補血。

功效及適用病症

主要是補氣血,適用于氣血兩虛的證候,如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經過多、崩漏不止等。它不僅能夠補充氣血的不足,還能夠調節氣血的運行,使之暢通無阻,從而改善身體的各種症狀,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一般是每次 9 克,每日 2 次,用溫開水送服。服用期間應該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等的食物,如紅肉、動物肝髒、雞蛋、牛奶、豆制品、綠葉蔬菜、水果等。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多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以促進氣血的循環。

八珍丸是一種曆史悠久、效果顯著的補氣血中成藥,對于氣血虧虛的人群來說,用它來補氣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服用之前,最好先咨詢專業的中醫醫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適合服用,以及服用的劑量和時間,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2 阅读:312

春天醫生

簡介:分享原創,靠譜的醫學健康資訊!不要相信評論區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