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孩子一定要外向??

我醒著嗎 2024-04-09 22:35:33

這是我對自己提出的拷問。

我女兒一直害羞膽小,多年的心理學學習讓我告訴自己要給她足夠的耐心靜待花開,但仍會破防。最近一次是在滑梯上,當其他排隊玩耍的小朋友沖到她身後等待時,只是等在她身後,她就嚇的慌慌張張趕緊滑下來或者身體緊緊靠著旁邊的欄杆伸著小手向媽媽求助,看起來格外可憐巴巴。

孩子可以保持自己的性格,但她無法適應社會怎麽辦? 交不到朋友怎麽辦?上學了被欺負怎麽辦? 相信這是所有高敏感寶寶爸媽的焦慮,我也無法避免時常焦慮,但是每焦慮一次,就會複盤一次,讓自己不要因爲無知的焦慮對她造成傷害,內容分享如下:

心理學家喬納森說“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孩子從一開始就有著獨特的個性”。

觀察型、溫和型、熱情型、探索性是寶寶的主要個性區分,無好壞之分。觀察型的寶寶經常表現出的“膽小”、“害羞”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氣質,但他們同時會表現出謹慎、心細和規避風險。生活中怎麽培養這樣的寶寶呢?

首先,絕對不要企圖改變寶寶氣質特征裏的膽小、害羞,爲了培養孩子的勇氣和大膽強迫他們表演節目或者跟陌生人打招呼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其次,先天的氣質類型不等于後天的社會能力,用孩子感覺舒適的方法和節奏的基礎基礎上加以引導,一樣可以塑造出社交型人才。

最後,更具體而且長期有效的一個方法是,把他們大量地扔進孩子堆裏,不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只要能在其他孩子們中間待著,他們就會慢慢學會如何溝通、合作:

1主動約一下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來家裏玩,先通過大人找到孩子堆。

2培養孩子的好人緣,多買些買玩具、卡片跟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

3多參加集體類的活動,比如男寶寶可以上運動類興趣班,做一些集體類需要配合的運動。此類種種.....…

記下此篇爲開始,提醒我我始終不忘最初的目標:寶寶的天地很小,爸爸媽媽要做這世界上最理解她的人,不人雲亦雲,不隨波逐流。

0 阅读:16
猜你喜歡

我醒著嗎

簡介:光芒傾注 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