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深陷毒教材風波,此文出自一部日本名著,作者受到過漢文化熏陶

杏壇事 2024-05-02 07:06:27

下面這幅圖,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吧。我相信,即使是現在看到此圖,估計還會有不少人深惡痛絕,怒不可遏,甚至會破口大罵。

這幅圖曾深陷毒教材風波,原因是:

第一,中國的小學語文教材竟然以日本人的家庭爲封面;

第二,日本人家庭裏的傭人,居然還是中國人。

不過,這裏面似乎有一個是誤會,這本書是中國的教材不假,封面上的家庭是日本人也不假,但是那個傭人似乎沒有理由確定爲中國人。說是中國人的,不知何意。

回到上面那幅圖上來。這幅圖其實是書中一篇文章的配圖,這篇文章題目叫《我是貓》,節選自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長篇小說《我是貓》。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教材了,屬于語文教科書的配套讀本。每一冊都有,而且其他冊也有以外國人作封面的,也是文章裏面的插圖。

這段選文寫的是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比較適合學生閱讀和寫作模仿。

《我是貓》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漱石”是筆名,他名叫夏目金之助,是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傑出作家。說到他的字“漱石”,其實來源于中國的一個典故,《晉書》孫楚傳:

“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齒。”

夏目漱石受中國文化影響之深,從這個筆名,可見一斑。而從他的代表作《我是貓》中,中國文化的影響更是多見。

長篇小說《我是貓》,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爲主人公,以這只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

小說以“貓”的第一人稱敘述,語言幽默風趣,極具諷刺色彩,批判了二十世紀初日本道德滑坡、金錢萬能的社會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會習氣,表現了作者對金錢勢力和資本家的深惡痛絕。

摘抄幾句很有意思的句子與大家分享:

1.一位專愛說瞎話的老頭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2.這位小姐名叫雪江,確實,模樣比不上名字動人。

3.凡是像她那樣擦胭抹粉,叫個人都能顯得漂亮。

4.學問可不如他的頭顱大。

5.我確實輸贏不在乎,但是不願意你贏。

6.獨仙似乎已經得道了,但兩腳還是沒有離開大地。

關于夏目漱石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在書中主要表現在多次引用或化用了中國古代經典之作中的句子,還寫到了孔子,寫到了下圍棋。下圍棋如上面的插圖。下面摘抄一下書中提到的中國古代詩句。

1.雲無心以出岫。這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句子,下面一句是“鳥倦飛而知還”。這兩句絕妙,寫景自然不雕琢,又能貼切寫出陶淵明做官、辭官的情狀,流露出詩人歸居田園後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合無間的真趣,展現出一種深邃的境界。

2.臣死尚且不辭,何況彘肩乎。這是化用司馬遷《史記》中的句子。《項羽本紀》裏,樊哙救身陷鴻門宴的劉邦,項羽讓樊哙吃豬肩生肉,樊哙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熏風從南來,殿角出微涼。據《唐詩紀事》載,唐文宗吟出一句詩:“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柳公權接了一句:“熏風從南來,殿角生微涼。”夏目漱石給改了一個字。

4.既茕獨而不群兮。作者在書中明確點出這是《楚辭》中的句子。這是東風說寒月的,說寒月是“日本明治時期的屈原”,而寒月說自己不想做屈原。

5.不見黃河心不死。衆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中國有句俗語,叫“不到黃河不死心”。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小說中的日語就應該翻譯成“不見黃河心不死”,反正意思是一樣的。

6.下愚不可移。這也是小說中人物對話提到的,並且明確指出是《論語》中的。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篇》,原話是“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可移”。

7.三更月下入無我。這是化用中國禅師偃溪廣聞的“三更月下入無何”。偃溪廣聞詩偈《褙語錄》:“路不赍糧笑複歌,三更月下入無何。太平誰整閑戈甲,王庫初無如是刀。”

8.燕雀焉知鴻鹄之志。這句話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了,出自《史記》中陳勝之口:“嗟乎,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

日本是一個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中國的古典文化傳入日本,包括詩詞文學、圍棋、書法、茶藝,他們學得很好,有的甚至比中國還好。他們似乎特別善于學習,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現了許多優秀文化,向世界傳播。

0 阅读:5

杏壇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