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本能入主中原,爲何卻未能實現?庸主錯失良機

縱橫五千年 2024-04-29 20:16:50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二大政權,它的實力僅次于占據中原的五代政權。南唐的統治者以李唐皇室後裔自居,密切關注著中原的局勢,他們還通過海路,與契丹建立了聯系,希望在其支持下,奪取黃河流域。五代時期,中原王朝更叠頻繁,南唐還真有機會入主中原,可惜卻未能把握住機遇,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中原大亂

後晉高祖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即位,後晉與契丹的關系開始惡化。從944年開始,契丹不斷派兵襲擾中原。到了94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攻破汴梁,滅掉了後晉政權。耶律德光想要直接統治中原地區,居然在開封舉行了登基大典,改國號爲遼。然而,他卻無法實現有效統治,中原地區不斷爆發反叛。

原後晉的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等人,爲躲避契丹,率衆投奔了南唐。淮北地區的反對契丹的義軍們也向南唐請命。對于南唐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些南唐官員也建議派兵北進中原。比如虞部員外郎韓熙載,他向南唐中主上書,‘“陛下恢複祖業,今也其時。若虜主北歸,中原有主,則未易圖也。”’

二、力有未逮

然而,南唐中主李璟卻未能把握機會。他在得知契丹軍隊北撤後,雖然任命李金全爲北面行營招討使,但是還沒等到出兵,就得到了劉知遠進入汴梁,建立後漢的消息。那麽,南唐中主李璟爲何錯失良機呢?其實,李璟不是不想北進,而是沒有實力。在此之前,南唐已經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極大地損耗了國力。

原來在944年,李璟趁著閩國發生內亂的機會,派兵進入福建,滅掉了閩國。然而,原閩國的將領李弘義在得到吳越的支持後,繼續與南唐作戰。南唐大軍雖然人數衆多,卻屢戰屢敗,在福州之戰中損失兩萬人馬,丟棄了數十萬的軍資器械。中原大亂之時,南唐的主力部隊正在福建作戰,且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北上。

三、庸主李璟

對此,李璟十分懊惱,他對大臣們說:“孤不能因其危運,命將興師,抗衡中國,恢複高、太之士宇,而乃勞師于海隅,孤先代之罪人也。”之後,李璟雖然開始留意中原,稍有風吹草動,就派兵北上,但已經沒有那麽好的機會了。南唐錯失良機,與中主李璟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爲,李璟不是什麽明君,只是一個庸主而已。

李璟在文學史上的名氣,要比政治史上大!“時時作爲歌詩,皆出入風騷”,李璟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雖然只有五首存世,但卻留下了“小樓吹徹玉笙寒”這樣的千古佳句。李璟是個好詞人,卻不是一位好皇帝,他性格庸懦,生活奢侈,在治國方面也乏善可陳。說起來,李煜倒是與他的父親李璟十分相似。

參考資料:1.《舊五代史》;2.《資治通鑒》

2 阅读:940
评论列表
  • 2024-04-30 22:57

    還有跟馬楚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