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世民的謀士,官至宰相,死後爲何被唐太宗罷官?

縱橫五千年 2024-04-05 12:04:46

貞觀元年(627年),一位宰相在尚書省工作時突然發病,李世民得到消息後親往探視,並讓人用辇將他送回府中。不久後,這位宰相病死,李世民非常悲傷,“廢朝三日,冊贈司空,谥曰明”。然而到了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卻又下旨,將這位宰相的谥號改爲“缪”,並且罷官削封。那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隋朝舊臣

此人名叫封倫,字德彜,是觀州蓚縣(今河北景縣)人。封倫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北齊重臣封隆之,父親封繡在隋朝擔任過通州刺史。少年時的封倫就已經顯露出過人的才華,他的舅父盧思道斷言,“此子智識過人,必能致位卿相”。開皇年間,封倫受到了宰相楊素的征召,先擔任行軍記室,後出任土木監,參與仁壽宮的營建。

楊素才氣過人,自視甚高,對于手下人“多所淩侮”,唯獨對封倫十分敬重,經常與他議論政事,還手撫坐床說道:“封郎必當據吾此座。”在楊素的推薦下,封倫被任命爲內史舍人。隋朝大業年間,封倫依附于虞世基,“密爲指畫,宣行诏命,谄順主心”。江都宮變後,封倫被宇文化及任命爲內史令,後與宇文士及一起投奔唐朝。

二、唐朝謀臣

唐高祖李淵先是任命封倫爲內史舍人,接著又讓他擔任內史侍郎。武德三年(620年),李淵派李世民征討洛陽的王世充,並讓封倫參謀軍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李淵有意撤兵,李世民特派封倫入朝分析戰局,他成功地說服了李淵。李世民凱旋後,李淵稱贊道:“朕初發兵東討,衆議多有不同,唯秦王請行,封倫贊成此計。昔張華協同晉武,亦複何以加也!”

之後,封倫被封爲平原縣公,並兼任天策府司馬。當時,突厥侵犯太原,又遣使來請求和親。群臣們認爲“言戰則怨深,不如先和”。封倫主張出兵,“若今歲不戰,明年必當複來,臣以擊之爲便。”李淵采納了他的建議。由于封倫熟悉政務,他很快得到了提升,“以本官檢校吏部尚書”,並被封爲道國公。在蕭瑀的推薦下,李淵任命封倫爲中書令。

三、死後削官

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期,封倫多次跟隨李世民征戰,“特蒙顧遇”。在李世民與李建成關系緊張之時,封倫“數進忠款”,備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在李世民即位後,他認爲封倫是至誠君子,“前後賞賜以萬計”。與此同時,封倫還被李世民封爲尚書右仆射,作爲宰相,參與朝政。封倫的兒子封言道還迎娶了李淵的女兒淮南長公主。

但是,封倫這個人隱藏很深,他陰持兩端,暗中與李建成勾結。這件事在封倫死後多年,才被人揭發出來。治書侍禦史唐臨認爲,封倫“罪惡既彰,宜加貶黜,豈可仍疇爵邑,尚列台槐”。李世民讓百官們詳議此事,民部尚書唐儉認爲該應該降贈改谥。于是李世民下旨,“改谥缪,黜其贈官,削所食實封”。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