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狩之良典《槍支中的科學》書評

飲冰聽雨 2023-10-16 14:10:12

男人的基因中,通常深刻著三大愛好:車,槍,球。平常的時候,它們蠢蠢欲動,與“拯救世界和平”“變身成奧特曼”“探索宇宙盡頭”這三大理想對視私語,只待一個小小的契機,便會揭竿而起。無論在現實中,在遊戲內,在賽場上,在電影裏。

相較于“車”和“球”容易搞定,“槍”這東西受限于環境,一般人接觸了解通常是通過遊戲、影視和書籍。比如翻翻某個男生的steam的庫存,沒有《CS:GO》也得有個《PUBG》,都沒有起碼也得來個“給他愛”;而像我這種喜歡讀書的人,書櫃上還悄悄藏著地攤上買的《世界名槍鑒賞指南》《世界名槍108》,這大體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著迷——就像電影《逃出克隆島》中,男主本體有句台詞:我喜歡一切讓我頭發向後飄的東西。喜歡車的人第一反應:這哥們喜歡飙摩托車;沒感覺的人第一反應:那你應該買個吹風機。

所有對于事物的好奇,最後都會由“是什麽”到“爲什麽”轉變,也就是從事物、現象的愛好,到對結構、原理的探尋。這本《槍支中的科學》其實就屬于後者的初級階段。

從形式特點上來講,本書具有日式科普書籍的絕大多數特征:中二的名字,通俗的表述,簡易的圖解,普及的原理,個人的體驗,基本上具有初中知識水平就能通讀,包括一些換算公式在內。

在章節編排上,本書9章:什麽是槍、槍的曆史、彈藥、手槍和沖鋒槍、步槍、機關槍、彈道、霰彈槍、槍托,其實涵蓋了大部分普通人對槍械的認知,從概念到細類再到原理。比如我在以前對機槍和沖鋒槍啥啥分不清楚,或者對步槍和沖鋒槍的威力混淆認知,又或者步槍、突擊步槍、卡賓槍的需求與特點。本書在槍械的基本概念上,給予了讀者一種簡易的認識;又如在彈藥、彈道和槍托的介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平常不易關注的一些槍械原理,而不是簡單的想法:瞄准目標,扣動扳機,砰,子彈發射,命中或脫靶。

在內容呈現上,本書的文字表述通俗簡潔,以左文右圖的形式呈現,偶有例外,比如第三章5節。這是一種百科、科普類書籍較爲常見的編排方式,方便圖文對照解析和筆記記錄。總體來說,本書閱讀門檻較低,當成青少年讀物也未嘗不可,因而和《自動武器原理》《彈道學》《彈藥設計概論》這種相對硬核的書籍有著本質上的差別,閱讀本書,也就是爲了避免那種完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爲下一步的深入了解學習做准備。

我個人認爲本書的缺點大體在于:第一,對經典槍械彈藥的援引舉例相對單調——起碼和《世界名槍108》相比太少,無論AK-47,M16,波波沙,自衛隊的的89式、我軍的95式以及雷明頓,巴雷特這種通常是一概而過,彈藥部分的介紹要多于槍支部分;第二,機械結構原理要多于直觀應用感受,例如類似于“(95式自動步槍)感覺後坐力大概是M16突擊步槍的2倍”這種體驗感受大體構建于作者本人的服役經曆上,而作者目前對于狩獵的興趣可能大于軍用的興趣;第三,作爲科普入門書籍,很多的定義並不嚴格完善,我們大體了解一下概念區別就好,沒必要死扣著字眼和概念不放,畢竟不是一本嚴謹的學術書籍;第四,在一些數據和原理解釋上,缺少詳細的驗算和解釋過程,所以普通讀者無法驗算說法的准確性;同時由于翻譯和單位換算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表述不精准或疏漏。

凡此種種,不一而論,這樣一本書,也沒必要寫太多。但無可否認,本書就是能喚醒你那沉睡的、對于“槍”的基因裏的向往。就像我常常回憶起,在三十多年前,我小時候,我爹和我的幾位叔叔,常常用氣槍在院子裏的土牆上打啤酒瓶、打樹上的麻雀比賽,然後我娘、我姑姑帶著我屁顛屁顛去村裏的供銷社買那像大頭釘一樣的氣槍子彈。然後啊,烤麻雀(家巧兒)真香!

起碼讀了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候我們用的氣槍應該是“壓縮空氣式”氣槍。男人這一輩子可以讀很多書,但不可能每本書都和“車”“槍”“球”相關,也不是每本書都能讓你想起那句話:

男人至死仍是少年。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