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漁,中國稻飄香非洲!

金投網財經 2024-05-07 17:24:48

一支神秘的中國團隊,竟讓一個國家一步步戰勝饑餓,填飽了肚子,他們究竟做到了什麽?

扯塊鐵皮的那個房頂,孩子們沿路乞討,援非專家楊華德和同事剛抵達非洲的布隆迪,就被當地的貧困程度所震撼。下鄉之後,他發現大部分人家每天只吃一頓飯或者兩頓飯,且只能吃木薯或者玉米,還吃不飽。

要知道,布隆迪常年上榜“世界最窮國家”和“重度糧食危機國家”,人均GDP只有252美元,每10000人中就有500人被活活餓死,有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生活費都不到5塊錢人民幣,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失業狀態,能吃上米飯的都是富裕人家。

這讓童年也曾饑寒交迫的楊華德十分痛心,因爲淋過雨,所以他決心要爲布隆迪撐傘。

隆迪位于非洲中東部,因形似心髒,被譽爲“非洲之心”。布隆迪是典型的農業國家,水稻是布隆迪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畝産只有四川的二成至三成。

原因有四:農業基礎設施滯後、農業機具短缺、種植技術落後、病蟲害流行。但光熱條件豐富的布隆迪,有著近2000萬畝可耕地,只要采用良種、良法種植水稻,完全可以解決吃飯問題。

于是,2016年,楊華德嚴選國內7種雜交水稻送到布隆迪,根據品種特性,結合布隆迪實際,從育秧、施肥、規範化栽培進行技術升級,制定試種方案,摸索當地的生長周期,農民信不過國外專家,他就沒日沒夜地下地示範,手把手教。

短短半年,團隊種下的超級稻産量就打破全非洲的最高記錄(每公頃13.86噸的非洲水稻高産紀錄),一戰成名。

農民不僅心服口服,更爭先恐後求教學,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華德不僅教技術,更收了很多徒弟,大弟子伊克基隨組學技術幾年後,成了國家合作經濟發展署署長,和中國組專家一起帶領示範村村民全體脫貧,還給大女兒的中間名取爲“yang”。

這樣的技術骨幹,專家組共培養了70位,布隆迪的稻谷産量從2016年的5萬噸飚到2022年的超25萬噸。

時至今日,在中國專家組的努力下,布隆迪雜交水稻示範村的數量已達到56個,遍布該國的15個省份。

而楊華德的3年任期也一屆續一屆,他幹脆辦了延遲退休,留守布隆迪。“絲綢包裹的種子,來自中國,飽滿飄香的稻谷,長在非洲。從一個項目,到一個産業,黃皮膚漢子的執著,讓黑皮膚的兄弟,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稻浪千重,路遠情長。”這是《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給楊華德的頒獎詞。

在布隆迪八年,楊華德帶領專家組爲布隆迪水稻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將水稻産量由300余斤提高到1300斤,解決了稻瘟、黃葉等病蟲難題,培養了以國家合作管理局局長爲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

根據《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全球重度糧食不安全人口數量一路飙升,但曾經吃飯困難戶的布隆迪卻連年跳水,從2017年的260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140萬人,第一批跟著專家組種水稻的農戶早已搬進磚房,過上一日三頓米飯的尋常日子。

我們派去醫療隊,駐守布隆迪,援建總統府,修職校、修水電站,這樣不計成本的援助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我想,能多一個人吃上飯,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義。

除此之外,我們援助非洲50多個國家,無論對非洲各國,還是對中國來說,這都是一個雙贏局面。

我們需要有個清醒認識,目前無論是油氣還是礦産資源,我們對國外的依存度都很高,可國際市場環境,卻對我們很不友好。

我們需要大量能源、礦産和其它自然資源,非洲資源豐富,都可以滿足;而非洲人口衆多,潛在需求大,苦于基礎設施不足,社會發展遲滯,無法帶動消費力。

因此我們不僅賣商品給非洲國家,還要建基礎設施,直接一條龍援助,推動他們的社會發展。等到他們國家發展起來,掌握了一定財富,有了一定消費能力,而且對我們商品産生信任和依賴,一切就都成了。

這是一個將近13億人口的新市場,我們不必再擔心歐美的各種資源制裁。

總之,我們的援助不附帶政治條件,更不幹涉他國內政。如果經濟能力緊張,就以礦石、港口作爲抵押,比如50年的港口使用權。

數百年來,沒有誰真正在乎過非洲百姓。他們自身也看不到什麽希望。可還有一個國家,是相信他們會有前途,那就是咱們中國。

2 阅读:85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8:28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飯不忘袁隆平!!!

金投網財經

簡介:金投網旨在爲讀者提供及時的財經資訊和專業的行情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