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網友殉情身亡,女方虛構“苦情戲”主觀存過錯,被判賠43萬,法院的依據是什麽?

經典案例解說 2024-05-17 19:55:18

男子陷入女網友虛構並一人飾演多角的“苦情戲”而不知,自感愧疚服毒殉情身亡。其父母在了解真相後將女網友告上法院訴求賠償。近日,安徽省無爲市人民法院對這起離奇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案作出判決,認定被告陳某對王某的死亡負次要責任。

2022年2月,20周歲的王某通過網絡交友軟件與女子陳某相識,二人通過頻繁網聊互生好感,逐步發展成網絡戀人關系。陳某昵稱爲“乖乖女”,現實中實爲離異再婚婦女,其在網絡中將自己包裝成年輕貌美、家境富有、事業有成的“白富美”人設,自稱系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家裏很有錢等。雙方保持密切網聊至同年9月。

當王某提出線下見面要求後,雙方遂約定于2022年10月11日在合肥市見面。眼看見面的時間臨近,10月10日下午,“乖乖女”陳某不再回複王某信息。因害怕真相被戳穿,陳某便編造“乖乖女”在給王某購買見面禮物的途中遭遇車禍身亡的謊言,讓網友熊某告知王某“出車禍”一事。熊某害怕出事,拒絕爲其圓謊並退出聊天。陳某便又先後以“路人甲”“路人乙”等虛假身份,編造證實“陳某遭遇車禍”謊言,同時還通過微信聊天編造陰魂不散等迷信謊言,渲染“乖乖女”對王某如何情真意切,又通過密集的微信聊天測試王某是否真愛“乖乖女”等,致使王某輕信而深感愧疚。王某自感對不起突然“去世”的陳某,向“路人乙”(實爲陳某所扮)發送購買農藥意欲殉情的照片。“路人乙”因害怕,多次勸慰王某“不要做傻事”,但王某還是于10月中旬的一天服下農藥殉情自殺,雖被家人發現後送醫,但經搶救無效身亡。

王某的父母了解到系陳某虛構編演的“苦情戲”致兒子服毒身亡,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陳某賠償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8萬余元。經法院傳票傳喚,被告陳某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法院依法缺席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爲,死者王某作爲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人,具有正常成年人所具有的認知能力,對服毒所産生的危害後果應當有著充分的認識,故王某本人應當負有主要責任。被告陳某在與王某“網戀”過程中實施的一系列行爲,明顯超出了社會公衆可理解的包容範疇,且違反了公序良俗。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條“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求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之規定,在王某已表現出自殺心理預期的危險情況下,陳某對自己先前虛構編演的不當行爲,應當負有勸解、如實告知真相等救助義務。陳某雖也多次實施勸慰,但終究未如實向王某表明真相。因而,陳某的不作爲具有違法性。

陳某主觀上亦存有過錯,表現在陳某編造“乖乖女”死亡謊言後,原本可就此結束與王某的戀情,但其爲了滿足畸形情感私欲,以多個化名從他人角度繼續對王某進行考驗,顯屬過錯。其多次虛構“死亡”原因及死後仍關愛王某的幻境引發王某深陷自責愧疚而付諸殉情後,系屬故意。而在已知王某意欲殉情,陳某仍不表明真相,更是存在過錯。陳某的不當行爲與王某死亡之間具有相當因果關系。但從對一個正常成年人能夠造成的影響和後果來看,陳某起到的作用應當是次要的,王某應承擔主要責任。

法院認定此案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8萬余元,被告陳某對王某的死亡應承擔40%的責任,王某自行承擔60%的責任。法院遂判決被告陳某賠償原告王某的父母各項損失43萬余元。宣判後,雙方均服判。

1、造成王某死亡的後果陳某承擔40%責任是否過輕?除了民事賠償還有其他責任需要承擔嗎?

案件中,法院是從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角度出發,認定陳某的行爲與王某的死亡之間存在關聯,構成侵權,承擔侵權責任。在責任劃分時,法院認定王某要自行承擔60%的責任。因爲他作爲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爲負責,應該能夠判斷是非對錯。

自殺是王某自主追求的結果,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爲人不承擔責任。”因爲自殺是受害人自身心理因素主導,自主完成的行爲,如果對于自殺類案件,判決其他人承擔過高的賠償比例,可能會適得其反出現不好的社會後果。而且以往案件中,法院判決民事責任承擔的比例有不少是在30%以下。所以在設個案件中我個人認爲,法院的判決的賠償比例也是在考量了社會影響的情況以及陳某行爲的不道德性,讓陳某爲自己的行爲承擔責任。

是否構成其他的責任,有網友認爲陳某是否屬于過失殺人或者故意殺人,無論是過失殺人或者故意殺人,都是行爲人預見到了自己的行爲可能導致他人死亡後果。所以發生的行爲是具有危險性的。包括教唆、輔助等等行爲。而案件中陳某“演戲”是錯誤的,但構不成刑法意義上的過失、故意。如果在“演戲”過程中,陳某存在教唆殉情的行爲,甚至是郵寄自殺工具等等行爲,那麽陳某就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2、本案警示?

網戀有風險,投入需謹慎。小夥子的離世也給大家帶來了警示,對于網絡中的甜言蜜語、虛構的人設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輕易的相信對方的身份和言辭,也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學會分析以及冷靜處理,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因爲一時沖動行爲作出過激行爲,我們一時沖動,帶給家人的是一世痛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