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管理:如何“發掘”顧客喜愛的産品?

骞味 2023-05-04 18:02:49

餐飲這個行業發展既快又慢,聽著有些矛盾,事實卻是如此。發展快是因爲,食材供給的便利性,烹饪理論的清晰,餐飲管理的流程化等等。發展慢是因爲,在人類文明與美食文化的領域裏,近代餐飲所“發掘”的美食仍是冰山一角。

周圍有些做餐飲的朋友,對于探店和考察市場有著高漲的熱情。我跟這些餐飲前輩去過幾次,發現所謂的考察市場和探店,多是看看生意好不好。從餐位數和客單價等因素,估算是否盈利。關于産品方面,多是依照自己的認知去做一些主觀性評價。

當回到自己的店中,再跟廚師分享的時候,廚師雲裏霧裏,研發出來的産品差強人意。

餐飲行業細節的項目太多,我主攻的方向是産品和建立在顧客認識上的營銷(非打折促銷)。今天,我就從産品和營銷與大家分享。

遇到餐飲店裏的一款産品,我的思維首先會把它分解爲一個菜譜:食材、烹饪、口味。

一道菜上來,食材是可見的。烹饪技法,大概可以預判,對于加熱方式來說,無非就是通過火、水、油、蒸汽、砂石介質等。口味通過鹹、甜、酸、辛、苦、鮮、香等做框架感受,對于口味偏移做出辛甜(甜辣)、鹹香等風味的判斷。

對于一些地域風味和香料,需要多問多積累。最好的地方就是當地的市場,比如:去青海的時候,有一種食物叫“狗澆尿”裏面有一種香料叫香豆粉;內蒙的稍麥裏會放一種油,叫胡麻油;在西雙版納,朋友請吃飯,他們會告訴我許多菜裏會放一種香料叫“金蓋”。

有了産品整體框架後,想要研發一款接近的産品,就相對容易。許多朋友都愛用“複刻”來表達研發能力,對于我的認知來說,並不容易,而且任何一道菜品都有優化和升級的空間。

關于顧客認知的營銷,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食客會對食物有不同的認知,年輕人覺得辣辣的飯菜才過瘾,老年人感覺清淡的湯羹才舒服。顧客的認知從年齡、性別、地域等因素都有區分。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理解爲什麽有些餐飲人從外地學習或加盟一家餐飲,拿回本地做就涼涼的原因了。以上這些都可以通過數據的交叉對比,做出一些決策。

其實,沒什麽太高深的東西,就是花時間,多思考。最後,找到一些數據的重合點,近似點,幫助決策。用顧客已有的認知,來打動消費。

這種方式比較穩,卻沒有先機,總是滯後的行爲。對于想做品牌的餐飲企業來說,還需要一些創新。

餐飲的創新可以找到許多的根,但是文化底蘊和根源的東西,建議不要胡編亂造,盡量去深挖一下。這個點很少有大衆餐飲人去研究,去應用。每當發掘出一個産品,也許都會是讓餐飲企業迅速成長的機遇。

如何“發掘”顧客喜愛的産品?

知識儲備、實體體驗、數據分析,會真的幫助你。産品研發也有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的形式,喜歡讀萬卷書,可以先研發産品,投入市場試水,再通過數據指導運營;喜歡行萬裏路,可以通過數據找到目標,然後實體探店,研發試水。我是骞味,用客觀數據分析餐飲行業,挖掘市場機遇。

0 阅读: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