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來了:尿蛋白越高,腎髒就越好?

迎夏看健康 2024-05-05 02:52:57

昨天我發了一篇文章,闡述了一個預測腎功能在未來三年內惡化風險的公式。不少腎病患者看後表示困惑,紛紛通過後台或微信向我咨詢:

“爲啥這個公式,尿蛋白越高,腎功能惡化的風險反倒越低?”

確實如此,當尿蛋白水平超過3g時,其對應的風險分值,竟然比0.3-3g之間更低。

一般人們認爲,尿蛋白更高,預示著腎功能受損的風險更大。然而,爲何此公式中卻相反?

這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爲這個預測時間,是3年內

這一評估聚焦于未來三年內的短期風險,而非長期風險。

這是一個前瞻性研究,它基于當前時間點開始收集患者數據,未來很長時間要一直收集,而且要使用統一的檢測與診斷標准,確保數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做這事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結果就很費錢。

它不是回顧性研究,回顧性研究只統計過去的數據,啥都是現成的,20年、30年的數據都有免費的,做起來很便宜。

所以這項研究,雖然耗時耗力耗錢,但結果更爲可靠。缺點就是貴了些,沒有堅持太長時間,只有3年。

所以這個反常識現象,是近期而非遠期。

爲何在近期,尿蛋白更高則腎功能更安全?

原因在于,尿蛋白對腎功能的損害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腎功能顯著惡化。大部分腎病患者在發病後10年左右才會出現腎衰現象。

因此,在三年這樣的短期內,尿蛋白水平對腎功能的影響並不顯著。

其次,尿蛋白水平高也提示了一個積極的方面,就是第二個原因:

尿蛋白越高,腎功能越可能處于早期

尿蛋白水平極高(如4+,定量超過10克、20克)的患者,往往處于腎功能正常的早期階段。

這是因爲,尿蛋白分子的個頭較大,它能大量排出,意味著個頭更小的毒素:血肌酐、尿素氮等等也能排出,分子量最小的水分子更能排出,此時腎功能(排水、排毒功能)通常是正常的。

因此,尿蛋白很高,既可以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

壞事在于病情可能進展,好事在于尚處早期。

尿蛋白很高:好處是處于早期;壞處是會進展。

尿蛋白較低:好處是尿蛋白不傷腎了;壞處是一種可能性:已經進展到了晚期。

利弊相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尿蛋白大于3g的風險分值,比0.3-3g之間稍低,但大概風險(1和1.09)是差不太多的。

對于患者個人來講:尿蛋白升高,當然風險更大;

但對于群體來講:醫生要看很多病人,當我們聽說來了一位尿蛋白很高的患者時,我們對他的治療、和他的最終結局就比較有信心了。

這個公式是這麽個邏輯。

話又說回來,既然尿蛋白較少造成腎功能短期內惡化,那麽許多腎友的腎功能很快惡化是咋回事?

這往往是有腎外因素:高血壓、感染等等,還有一個常見原因:自身的腎功能水平太差了。

如果腎功能已經很差,肌酐已經升高到了300、400以上,那麽腎髒缺血會更重、進展速度驟然加快,也許用不了3年,1年後腎髒就可能面目全非。

3 阅读:1600

迎夏看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