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晚婚”,或不願意結婚,都歸咎于房子造成的,並不對!

說房聊地産 2023-05-22 12:20:12

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544.5萬對新人辦理結婚登記,從這個趨勢來看,全年預估只會有不到700萬對新人結婚,比2021年的764萬對還要少10%左右。而2021年同比2020年的結婚登記數據下降6.1%。縱觀曆年來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來看,結婚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從今年的數據和十年前的數據相比較,其中的差距可以用對折來形容了,這個速度不得不讓人咋舌。除了結婚率連年下降以外,還有結婚年齡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狀態,特別是在20-26歲這個年齡段,十年時間總體數量下降了近六成。27-32歲登記結婚的比例,相對比往年數據有所增長。從這些數據中,很容易得出結論,現在的人們普遍“晚婚”,並且結婚的意願不強烈。

很多人一旦提到這方面的話題,第一反應就是房價惹的禍。俗話說成家立業,要結婚成家房子是必備的,因爲在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房子就代表著一個家,有房才有家的觀念已經被絕大多數的人奉爲真理且堅決貫徹落實。我們先不去論證這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不管是不是合理,在現實生活中,要找對象就得先有房,這也是硬性條件之一。否則也不會經常有人調侃“丈母娘把關要房子”和“相親先問房”了。總之,房子已經被很多人定義爲婚姻的基礎和基本。但是,現在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年輕人工資收入普遍都不是很高,還要承擔各種日常的花銷,每個月基本存不了多少錢,更別說買房了。所以,大家認爲房子是阻礙婚姻的主要因素。

結婚最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房子,房價越來越高,導致了年輕人對結婚的欲望降低。但是,並不能將年輕人的“晚婚”或不願意結婚都歸咎于房子的原因。有的人是找不到對象被動接受這一事實,有的人是純粹的不想結婚、不願意結婚,還有的人是爲了事業的發展推遲結婚,更有甚者是諸多挑剔,選擇對象高不成、低不就,本著甯缺毋濫的原則耽誤了自己的婚姻。總之,現在的人對于婚姻的觀念和思想發生了轉變,超前的消費水平和物質享受,造成了一些人不會因爲年齡的因素,爲了結婚而結婚,可以享受戀愛的甜蜜,不想承擔婚姻的責任。這也和見證了太多不幸福的婚姻有關系,和結婚率屢創新低相反的則是,離婚率的逐年攀升。

還有一些人成天喜歡宅在家裏,上網玩遊戲或娛樂沖浪等,很享受這樣的生活,不願意和外界多接觸,造成了和異性接觸少,或者降低了和異性接觸的欲望。而這個群體的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曾經有相關機構,專門針對年輕人婚姻調查的結果顯示,工資收入水平越低對于結婚的意願也越低,反之,工資收入水平越高,想結婚的意願也就越高。因此,可以看出年輕人的婚姻狀態還是和經濟實力有緊密的關系。曾經有人說了很經典的一句話:“沒有錢連呼吸都是錯的!”可怕的是竟然被很多人表示深感認同。所以,從成本效益原則看,現在越早談對象或者結婚,各方面的成本支出相對比較高,而隨之而來的可能面臨收入或收益的減少,以及不確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年輕人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年輕人學曆內卷的非常厲害,普通大學畢業以及不具備就業的競爭優勢了,要想踏入一些大型知名企業的門檻,起點就是本科學曆,碩士甚至是博士才有了競爭的優勢。而本科畢業就已經23歲左右,如果再讀2-3年碩士,基本上就已經25-26歲了,更別說博士了。這些年輕人很多會在學業完畢之後,才會考慮結婚的事情,而等到踏入社會感受到忽如其來的就業壓力,或者忙于事業的起步,無形之中結婚的年齡又會相應的推遲,而文化水平升高帶來的結果還有女性自主意識的增加,獨立的經濟能力和獨立的生活能力讓她們在尋找人生伴侶這件事情上擁有更多抉擇權。同時,更多優質男性也匹配不到相對優質的女性。

可以看出,形成“晚婚”或不願意結婚的真實狀況,有很多的因素構成。現在的年輕人面臨生活和事業的雙重壓力,還要面臨高昂的婚姻成本,不僅僅是彩禮、買房、買車還有結婚以後生育、教育等等,都是極其嚴峻的。種種信息說明: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年齡不斷增大。如果按照這種趨勢走向,恐怕結婚率會逐年再創新低。結婚率的下降導致我國的出生率也會隨之下跌,那麽,我國人口結構向老年轉化形勢更加嚴峻,這對與國家的發展是不利的。所以,要解決或改善年輕人晚婚或不願意結婚的狀況很有必要。比如不少大城市都在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盡量解決年輕人的居住難題。控制房價的上漲,房住不炒回歸居住屬性,都是有利于形勢的改善。

不少城市和地方也在積極開展移風易俗的工作,盡力消除“天價彩禮”對適婚青年的阻礙。同時,不少地方也在想方設法降低通貨膨脹的速度,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重和新生兒的大幅度下降,對地方經濟和城市發展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所以,從二胎或三胎的鼓勵政策就可以看出。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關于鼓勵婚姻的一系列利好消息會傳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對于現在的年輕人“晚婚”或者不願意結婚這個話題,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0 阅读:47